明代詩文別集。邵寶(字國寶)著。初刻于正德年間,題名為《容春堂前集》20卷、后集14卷、續集18卷、別集9卷。集前有李東陽序、正德九年(1514)浦瑾序、正德十二年王鏊序。《四庫全書》收錄本正是以此刻本為底本。嘉靖十三年(1534)慎獨齋刊刻《容春堂集》,為66卷本。前集20卷,除王鏊、浦瑾序外,還有邵寶自序,林俊的后序。卷21起接別集,凡9卷。卷30至卷66,不再分后、續2集。此集較正德4集刻本多出5卷。據《千頃堂書目》記載,邵寶除4集本外,還有《勿藥集》14卷,此集今存有正、嘉間刻本,但書藏在臺灣,目前還無從與正德4集刻本、嘉靖66卷刻本相互比勘。《四庫全書總目》評其集說:“今統觀四集,其文邊幅少狹,而高簡有法,要無愧于醇正之目。《明史·儒林傳》稱其學以洛、閩為的,嘗曰吾愿為真士大夫,不愿為假道學。其文典重和雅,以李東陽為宗,而原本經術,粹然一出于正,殆非虛美。其詩清和淡泊,尤能抒寫性靈。顧元慶《夷白齋詩話》極稱其《乞歸終養上疏不允》一篇,謂其感動激發,最為海內傳誦,蓋其真摯不可及云。”陳田《明詩紀事》亦評其詩說,其“詩格平衍,其蘊藉入古處,則學為之也。在茶陵詩派中,不失為第二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