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考證,先須問證據可靠與否。這個證人是誰?證據的性質的考定。
凡考證,先須問證據可靠與否。
(一)證人
這個證人是誰?
(1)本人(本證,internal evidence)(如《紅樓夢》開端語)
①不是冒充本人的嗎?(如施耐庵《水滸傳》序)
②本人有作偽的動機否?
a。自諱飾?
b。自揄揚?
c。牟利(高[鶚]、程[偉元]《紅樓[夢]序》)
d。為他人諱飾等?
e。有意誣蔑人?
f。游戲?
(2)旁證
他的年代、地域、關系,使他有做證人的資格否?
①他是不是同時人?如不同時,后多少時候?(張問陶詩)
②他是不是同地域人?
③他與原、被告有無親屬、朋友等等關系?(孰誠、孰敏)
④他與原、被告有恩怨關系嗎?
⑤他有何特殊資格來當證人?
⑥他有作偽的動機沒有?
(二)證物
證據的性質的考定。
①是真的嗎?若是真的,還得問:
a。是原物嗎?
b。有無心的錯誤嗎?(誤記最普通)
c。有過改動嗎?(改動是有心的修正)
②有心的修改已近于“作偽”了。所謂“假”,只是有心捏造而有詐欺的動機的。(如《蒲留仙詩集》石印本;如《兒女英雄傳》的雍正、乾隆時代二《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