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二 安徽巡撫裴宗錫奏繳到偽妄書籍九種請旨銷毀折
乾隆三十九年十一月三十日
安徽巡撫臣裴宗錫謹奏,為繳到偽妄各書,請旨銷毀事。
竊照明末野史以及筆墨妄議之書,前奉上諭,飭令委員明白宣諭,卽速交出,與收藏之人并無干礙。當經臣遵旨轉飭藩司,遴委丞倅四人,分往各屬,于藏書之家明白傳諭。并恐村塾鄉愚僻處深山窮谷,卽偶有違礙字跡遺存,不知忌諱,視為泛常,無從查交,臣于分委丞倅之外,又札諭各府州轉飭各敎官,傳集明白曉事之紳士數人,一體諄切曉諭,令其轉告親友,互相開導,如有明末國初偽妄之書,不論何項名色,概行繳出。其各屬書坊及收賣舊書荒灘內,亦恐不無存留,并責令各教官督率曉事紳士,一體廣為尋訪,以期查辦凈盡。業經臣將欽遵辦理緣由,恭折奏覆在案。
臣因通省地方遼闊,前委數員勢難周遍,又經飭司添委人員,會同地方官遍行挨查曉諭令其盡行檢出呈繳。茲據各委員并地方官先后稟報,傳集曉事紳士,逐處詳查,各該紳士無不仰體圣心,互相開導,體訪搜羅。其收藏之人咸知圣諭煌煌,光明正大,亦各感發天良,盡心檢閱。由宣城縣繳到《潔身堂文集》一種,績溪縣繳到《邊垣圖跡紀》一種,合肥縣繳到《香雪庵集》一種,桐城縣繳到《嵞山集》、《太白劍》、《田間詩集》、《田間文集》四種,歙縣繳到《一木堂詩集》一種,蕪湖縣繳到《續編明紀編年》一種,又不全《續編明紀編年》五本,共計九種,呈送前來。臣查《續編明紀編年》于國朝定鼎之后,猶將宏光、隆武等偽號編入正統,殊屬大逆不道。其《嵞山》、《田間》詩文等集,悖逆詆毀之語,不一而足。《潔身堂文集》、《邊垣圖跡紀》、《香雪庵集》、《太白劍》、《一木堂詩集》,俱有詆毀觸礙譏刺語句。臣查閱之下,不勝發指,且作書之方文等,多系明末國初之人,乃敢著作悖謬書籍,肆其狂吠,更堪切齒痛恨。第作書之犯,久經物故,而收藏之家,節次欽奉上諭,不行罪及。茲于粵東查出逆犯屈大均書籍案內,又奉明旨,如有收藏明末國初悖謬之書,概置不究,是藏書之人,自應遵旨,免其置議。
惟各項書籍均經刊板,此等悖逆偽妄板片,斷不容其存留,貽惑后世。除《田間》詩文二集板片,經臣飭委安慶府知府戴知誠起到,業已銷毀外,其《嵞山集》序內敘明無子,系伊婿王概刊刻,其余各種俱系刊刻書籍,而板片未據呈繳。臣現在嚴飭各該府知府親行查起,務期必獲,盡營銷毀。至《續編明紀編年》系湖廣王汝南所續,首頁注明金閶擁萬堂發行,恐板片存留江蘇、湖廣二省,臣并咨明湖廣督臣、江蘇撫臣,轉飭一體查起,以絕根株。臣并恐刊板之書刷印必多,流傳亦廣,此外各屬或尚有存留之處,亦未可定,已飭各屬再行詳查,不使稍有隱匿遺漏,以仰副我皇上杜遏邪言、正人心厚風俗之至意。
臣正在恭折具奏間,又疊奉上諭,諄諄訓示,飭令再行明白曉諭,卽速呈獻,若再隱匿不繳,后經發覺,卽治以有心藏匿之罪,并于該督撫是問。伏念臣世受國恩,天良不昧,此等有關世道人心之事,一有見聞,卽不奉有明訓,亦不肯不實心查辦,辜負天恩,況蒙圣主再三敎誡,敢不亟為搜剔。隨又遵旨通飭各屬,遍行曉諭,凡有觸礙書籍,俱卽及早呈獻,不得稍有觀望,致干重罪,務使人人早知猛省,并責成道府實力督率,期于盡數繳出,一清邪說。如實無此等書籍板片,亦卽出具切結,由道府加結具覆,倘將來別經發覺,即將該道府一并嚴參。統俟查齊覆到,另行奏報。
所有現在繳到偽妄各書九種,逐一黏簽封固進呈,請旨銷毀,并開具清單,恭呈御覽。
臣謹會同大學士仍管兩江總督臣高晉,繕折恭奏,伏乞皇上睿鑒訓示。謹奏。
朱批:好。知道了。
(宮中朱批奏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