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gress id="pltbd"></progress><cite id="pltbd"><span id="pltbd"><ins id="pltbd"></ins></span></cite><strike id="pltbd"><dl id="pltbd"></dl></strike><strike id="pltbd"><i id="pltbd"><del id="pltbd"></del></i></strike>
<strike id="pltbd"></strike>
<strike id="pltbd"><dl id="pltbd"><del id="pltbd"></del></dl></strike>
<strike id="pltbd"><dl id="pltbd"><del id="pltbd"></del></dl></strike>
<strike id="pltbd"><i id="pltbd"><del id="pltbd"></del></i></strike>
<strike id="pltbd"></strike>
<strike id="pltbd"></strike><strike id="pltbd"></strike>
<strike id="pltbd"><dl id="pltbd"><del id="pltbd"></del></dl></strike><strike id="pltbd"></strike>
<span id="pltbd"></span>
<span id="pltbd"><video id="pltbd"></video></span>
<strike id="pltbd"></strike>
<strike id="pltbd"></strike>
<strike id="pltbd"></strike>
<ruby id="pltbd"><video id="pltbd"><del id="pltbd"></del></video></ruby>
<th id="pltbd"><video id="pltbd"></video></th>

《卷六十五》佩文齋書畫譜 孫岳頒作品集

<子部,藝術類,書畫之屬,御定佩文齋書畫譜>

欽定四庫全書

御定佩文齋書畫譜目録

第六十五卷

歷代無名氏畫上

伊尹九主圖

周公相成王圖

周公圖

穆王八駿圖

周公負成王圖

休屠王閼氏圖

趙充國圖像

吳孫子兵法圖

齊孫子圖

楚兵法圖

孫軫圖

王孫圖

魏公子圖

黃帝圖

風后圖

鵊治子圖

鬼容區圖

別成子望軍氣圖

鮑子兵法圖

伍子胥圖

苖子圖

耿昌月行帛圖

後漢

兵云圖

胡廣黃瓊畫像

蔡邕畫像

陳紀畫像

三君畫像

延篤畫像

高彪畫像

李業畫像

許楊畫像

楊竦畫像

賴鄉孔子像

鴻都文學圖贊

孝女叔先雄像

皇甫規妻畫像

李剛石室畫像

魯恭祠廟畫像

武梁祠堂畫記

雍丘令畫像

孔子見老子畫像

功曹史殘畫像

伏尉公墓中畫像

蜀郡石室老子畫像

朱浮墓石壁畫

麒麟鳳凰碑

山陽麟鳳碑瑞像

益州太守無名碑

益州太守碑隂

李翕五瑞碑

殽阬君神祠碑

廣漢屬國造橋碑

是邦雄桀碑額

不其令蕫恢闕

雒陽令王稚子二闕

豫州刺史路君畫像

處士金恭闕

沛相范君闕畫像

鄧君闕畫像

魏君闕畫像

黃尚石闕

鄧君闕畫像

交址都尉沈君二神道

無名人墓闕畫像

人物碑

郭巨墓石室畫

授經圖

賈逵像

倉慈畫像

邵疇畫像

黃蓋畫像

張溫中妹畫像

蜀漢

譙周圖

陸云畫像

陶侃畫像

爾雅圖

宋纎圖

山海圖

志公像

葛稚川像

鹵簿圖

西門豹祠殿基記

靖恭堂圖

劉韞出行鹵簿圖

王寛圖

功臣圖

孝子圖

西邸士林圖

豫章郡明堂圖

七寶畫圖扇

張緬像

馮道根像

夏侯亶像

柳仲禮圖

樂賢堂圖

康絢像

鹵簿圖

後魏

李平孔子及七十二子圖

履虎尾圖

劉道斌像

嵩陽寺碑佛相

捍虎圖

後周

楊震像

陳平渡河歸漢圖

西域圖

張須陀羅士信戰陣之圖

周官禮圖

周室王城明堂宗廟圖

樂懸圖

諸衛左右廂旗圖様

五姓登壇圖

瑞應圖

祥瑞圖

芝英圖

祥異圖

張掖郡玄石圖

明堂孔六圖

靈秀本草圖

芝草圖

引氣圖

道引圖

廬山圖

孔雀畫屏

西域圖

太宗破陣圖

太宗寫真圖

玄奘取經圖

檀州孔子廟七十二子畫像

孫承景戰圖

高士圖

洛出寶圖

開元東封圖

山水粉圖

夀陽王花燭圖

山水障

六圖屏風

楊妃上馬圖

虢國夫人夜游圖

舞馬圖

蜀宮圖畫

天育驃騎圖

十眉圖

明皇真妃圖

杜子美騎驢圖

邢房悟前生圖

賀監歸越圖

奏樂圖

混元皇帝像

風后八陣圖

闕特勒戰陣狀

畫鍾馗

渾令公燕魚朝恩圖

畫孝友傳

山海圖

岷山沲江畫圖

九疑山圖

三湘圖

九僧圖

望云騅圖

隴右山南圖

海內華夷圖

青蛇圖

崖州圖

畫鵰

歸降圖

麟食嘉禾圖

元和郡國圖

龍馬圖

鷺鷥圖

騶虞圖

西極圖

處州孔子廟畫像

廬山六人圖

木蓮花圖

桃源圖

穆宗打球圖

杭州郡樓圖

蕭史圖

五臺山圖

黠戛斯朝貢圖

籌邊樓畫

畫海中曲龍山

畫桐華鳳扇

江山小圖

東封圖

九老圖

貘屏

怪松圖

唐興節士文人圖

金陵圖

竹苑仙碁圖

擊壤圖

阿房宮圖

樂昌公主分鏡圖

揚子云圖

磨崖金剛經圖

唐人出游圖

猩猩圖

韋渠牟天竺詩圖

長孫無忌畫像

張知謇兄弟畫像

張始興畫像

張果畫像

大歷十才子圖

李惟簡畫像

杜佑寫真

王起畫像

韋山甫畫像

白樂天寫真

佛光和尚真

水鳥蘆花六幅圖

畫脫殻筍

被發觀音變相

西域圖

飛燕姊弟圖

捫蝨圖

吉日圖

房杜小像

陸宣公畫像

唐人馬卷

欽定四庫全書

御定佩文齋書畫譜卷六十五

歷代無名氏畫上

伊尹九主圖

伊尹從湯言素王及九主之事注劉向別録曰九主者有法君專君授君勞君等君寄君破君國君三歲社君凡九品圖畫其形【史記殷本紀】

周公相成王圖

孔子觀乎明堂覩四門墉有周公相成王抱之負斧扆南面以朝諸侯之圖焉【家語】

周公圖

有周盛時褒賞功德或藏在盟府或紀於太常或銘於昆吾之鼎獨周公有大勲勞於天下廼繪象於明堂之墉【家語】

穆王八駿圖

舊稱周穆王八駿日馳三萬里晉武帝時所得古本乃穆王時畫黃素上為之腐敗昏潰而骨氣宛在逸狀奇形實亦龍之類也【郭若虛圖畫見聞志】

周公負成王圖

上使黃門畫者畫周公負成王朝諸侯以賜光顔師古注曰黃門之署職任親近以供天子百物在焉故亦有畫工【漢書霍光傳】

休屠王閼氏圖

金日磾母教誨兩子甚有法度上聞而嘉之詔圖畫於甘泉宮署曰休屠王閼氏日磾每見畫常拜鄉之涕泣然後廼去【漢書金日磾傳】

趙充國圖像【此即未央宮功臣圖之一也】

初充國以功德與霍光等列畫未央宮成帝時西羌嘗有警上思將帥之臣追美充國廼召黃門郎揚雄即充國圖畫而頌之【漢書趙充國傳】

吳孫子兵法圖

吳孫子兵法八十二篇圖九卷師古曰孫武也【漢書藝文志】

齊孫子圖

齊孫子八十九篇圖四卷師古曰孫臏【漢書藝文志】

楚兵法圖

楚兵法七篇圖四卷【漢書藝文志】

孫軫圖

孫軫五篇圖二卷【漢書藝文志】

王孫圖

王孫十六篇圖五卷【漢書藝文志】

魏公子圖

魏公子二十一篇圖十卷名無忌【漢書藝文志】

黃帝圖

黃帝十六篇圖三卷【漢書藝文志】

風后圖

風后十三篇圖二卷黃帝臣依托也【漢書藝文志】

鵊治子圖

鵊治子一篇圖一卷【漢書藝文志】

鬼容區圖

鬼容區三篇圖一卷師古曰即鬼臾區也【漢書藝文志】

別成子望軍氣圖

別成子望軍氣六篇圖三卷【漢書藝文志】

鮑子兵法圖

鮑子兵法十篇圖一卷【漢書藝文志】

伍子胥圖

伍子胥十篇圖一卷【漢書藝文志】

苗子圖

苗子五篇圖一卷【漢書藝文志】

耿昌月行帛圖

耿昌月行帛圖二百三十二卷【漢書藝文志】

後漢

兵云圖

楊申有兵云圖時竇憲將兵在外太守高安遣工從申寫圖以進【益州耆舊傳】

胡廣黃瓊畫像

熹平六年靈帝思感舊德乃圖畫廣及太尉黃瓊省內詔議郎蔡邕為頌【後漢書胡廣傳】

蔡邕畫像

邕死年六十一縉紳諸儒莫不流涕兗州陳留聞皆畫像而頌焉【後漢書蔡邕傳】

陳紀畫像

紀字元方寔之子也遭父憂雖衰服已除而積毀消瘠殆將滅性豫州刺史嘉其至行表上尚書圖象百城以厲風俗【後漢書陳紀傳】

三君畫像

陳寔子紀紀弟諶父子并著高名時號三君注先賢行狀曰豫州百城皆圖畫寔紀諶形像焉【後漢書陳紀傳】

延篤畫像

延篤遭黨事禁錮卒於家鄉里圖其形於屈原之廟注屈原抱忠貞而死篤有志行文章故圖其像而偶之焉【後漢書延篤傳】

高彪畫像

高彪遷內黃令帝敕同僚臨送祖於上東門詔東觀畫彪像以勸學者【後漢書文苑傳】

李業畫像

公孫欲以李業為博士持毒酒刼令起業飲毒死蜀平光武下詔表其閭益部紀載其高節圖畫形像【後漢書獨行傳】

許楊畫像

建武中汝南太守鄧晨署許楊為都水掾復修鴻郤陂後卒晨於都宮為楊起廟圖畫形像百姓思其功皆祀之【後漢書方術列傳】

楊竦畫像

安帝時蜀郡夷叛益州刺史張喬遣從楊竦擊破之竦厚加慰納余種皆降論功未上會竦病創卒張喬深痛惜之乃刻石勒銘圖畫其像【後漢書南蠻傳】

賴鄉孔子像

漢桓帝立老子廟於苦縣之賴鄉畫孔子像於壁孔疇為陳相立孔子碑於像前【魏志倉慈傳注】

鴻都文學圖贊

樂松江覽為鴻都文學詔敕中尚書為松等三十二人圖象立贊【後漢書陽球傳】

孝女叔先雄像

孝女叔先雄父泥和墮湍水尸喪不歸雄於父墮處投水死後六日與父相持浮於江上郡縣表之為雄立碑圖像其形焉【後漢書列女傳】

皇甫規妻畫像

皇甫規妻為董卓所酷罵卓死卓車下後人圖畫號為禮宗云【後漢書列女傳】

李剛石室畫像

鉅野黃水南有荊州刺史李剛墓其碑有石闕祠堂石室三間椽架高丈余鏤石作椽瓦屋施平天造方井側荷梁柱四壁隱起雕刻為君臣官屬龜龍麟鳳之文飛禽走獸之像作制工麗不甚毀傷【水經注】

魯恭祠廟畫像【隸續作魯峻石壁殘畫象】

戴延之西征記曰焦氏山北數山有漢司隸校尉魯恭冢前有石祠石廟四壁皆青石隱起自書契以來忠臣孝子貞婦孔子及**七十二人形像像邊皆刻石記之文字分明【水經注】

武梁祠堂畫記

自伏戲至於夏桀齊公至於秦王管仲至於李善及萊子母秋胡妻長婦兒後母子義漿羊公之類合七十六人其名磨滅初無題識者又八十六人【隸續】

雍丘令畫像

所存者八車十三馬未有一車不全見車上之人十有六馬上之人四奔走於車馬之前者四人【隸續】

孔子見老子畫像

人物七車二馬三標榜四惟老子後一榜漫滅孔子面右贄鴈老子面左曳曲竹杖中間復有一雁一人俛首在雁下一物拄地若扇之狀石有裂文不能詳辨侍孔子者一人其後雙馬駕車車上一人馬首外向老子之後一馬駕車車上亦一人車後一人回首向外史記魯昭公予孔子一乘車兩馬一竪子同南宮敬叔適周問禮於老子此畫圣輿兩驂似是據此【隸續】

功曹史殘畫像

功曹史殘畫像為傍行者四第一行凡五車中車而坐者一人御者亦一人自第二車後復有一人踵其後右執杖左執一物如扇之狀最後別有一人石缺不能盡見第二行導者二人左執管而吹之其右則石缺凡三車車後不復有人最後又一車才見其馬之半第三行導者四人右持鐃左執管凡兩車最後又一車則見其人之半面第四行一人乘馬在前次二車其前車亦有一介隨其後最後又一車亦見其馬之半車各一馬有蓋左方通下三行為一可見者二大車後有二馬奴隸凡六人其前則缺矣【隸續】

伏尉公墓中畫像

在資州內江縣蜀人謂之燕王墓人物未知何據【漢隸字原】

蜀郡石室老子畫像

漢畫老子於蜀郡石室有圣人氣象想去古近當是也【米芾畫史】

朱浮墓石壁畫

濟州破朱浮墓有石壁上刻車服人物平生隨品所乘曰府君作令時車是曲轅駕一馬車輪略離地上一蓋坐一人三梁冠面與馬尾平對自執綏馬有裙遮其尾一人御又曰作京兆尹時四馬轅小曲車差高蓋下坐儀衛多有曰鮮明隊又某隊隊十人騎馬作一隊內一隊背持鐃多不能紀也從者皆冠【米芾畫史】

麒麟鳳凰碑

麒麟鳳凰碑凡二石其像高二尺余圖寫甚有生意所題四字頗大【隸釋】

山陽麟鳳碑瑞像

右鳳而左麟其下各刻一贊其隂又刻銘辭【隸續】

益州太守無名碑

益州太守碑以朱雀為額龜蛇為趺龍虎銜璧在其兩旁【隸釋】

益州太守碑隂

碑刻五玉三獸下有牛首蜀中漢碑如是者有柳敏碑隂馮緄墓道雙排六玉碑又有單排六玉碑與此凡四柳敏馮緄兩碑六者皆同此碑無璜單排碑兩璜而無瑁碑有瑁者三獨無六器之琥爾此碑刻瑁圭璋於上琮璧於下其中則鼎列三獸柳敏碑則一禽圖於首一獸為之趺六玉之中其下一牛首六玉之下又刻兩獸有一人跨其右者單排碑則上朱雀而下玄武其六玉則右璋左圭又雙璜相向如佩次之璧與琮又次之蜀人名之單排六玉未知何人冢前物也此碑之圭瑁馮緄之璧琮璜則白余皆黑也緄墓前又有一碑亦上朱雀而下玄武其中無文謂之六物碑【隸釋】

李翕五瑞碑

所圖者黃龍白鹿連理嘉禾有一人承甘露於喬木之下【隸續】

殽阬君神祠碑

阬君祠今謂之五部神廟其像有石堤西戎樹谷五樓先生東臺御史王翦將軍【集古録】

廣漢屬國造橋碑

有二人坐於上若賓主之容蓋辛李二君也中有一器其後有使令者二人畫像之下橫刻二君官氏【隸續】

是邦雄桀碑額

以天祿為額其下刻一牛首又有碑隂上朱鳥而後玄武其中則沒字碑也【隸釋】

不其令蕫恢闕

此闕刻一冢冢上三物植立若木葉然二男子拜於前其後有一婦人二稚子又有六婦人魚貫於後冢旁有一大樹其下有一馬立於木下及馬後者各一人馬前有數物如雞鶩之狀者【隸釋】

不其令蕫君闕所畫者子孫展墓之狀【隸續】

雒陽令王稚子二闕

雒陽王稚子二闕其上各刻車馬之狀一則二人乘馬一則二人乘車【隸釋】

豫州刺史路君畫像

豫州前後各一人執杖負劍字立東部之前亦一人執杖負劍又有一人正面立腰下垂佩兩手各有所執末亦一人執杖負劍而其前又有一人側面向字立手中亦有所執蓋是墓前雙闕如王稚子高貫方之類【隸續】

處士金恭闕

此石圭首甚鋭其上刻三足烏其下有一人執扇而乘馬兩旁有螭銜環近歲出於云安軍土中【隸釋】

沛相范君闕畫象

三車四馬人物九凡三段【隸續】

鄧君闕畫象

二車五馬人物十四凡三段【隸續】

魏君闕畫像

人物五飛鳥一凡二段【隸續】

黃尚石闕

印縣有黃家墓墓前有雙石闕雕制甚工俗謂之黃公石闕黃公名尚為漢司徒【水經注】

鄧君闕畫像

在劍州【漢隸字原】

交址都尉沈君二神道

今在梁山軍其上各刻朱雀其形相向下又刻龜蛇虎首所畫甚工【隸釋】

無名人墓闕畫象

三車六人皆駕一馬乘馬於車前者一人橫旗於車後者二人【隸續】

人物碑

所勒皆車馬人物或云古者修車馬備器械之圖也【輿地碑目】

郭巨墓石室畫

郭巨墓在平隂縣東北官道側冢上有石室制作工巧其內鐫刻人物車馬似是後漢時人所為【金石録】

授經圖

後漢永平七年明帝夢金人既寤以問羣臣傅毅對曰臣聞西方有神其名曰佛陛下所夢將必是乎因詔使者秦景等十四人如天竺至月支遇沙門攝摩騰竺法蘭等傳其經像摩騰竺法蘭入漢獻經像圖人物十有一治平丁未在山陽傅史中煇家藏本云其本搨成都佛寺古殿畫壁相傳漢魏間筆觀其衣冠服用若後魏周隋制度疑彼時畫工剏意所造耳【蘇魏公集】

賈逵像

賈逵死豫州吏民追思之為刻石立祠青龍中帝東征乘輦入逵祠詔曰昨過豫州見賈逵碑像念之愴然【魏志本傳】

倉慈畫像

倉慈為燉煌太守卒官吏民悲感圖畫其形思其形像【魏志本傳】

邵疇畫像

邵疇為會稽太守郭誕功曹誕以不白妖言見收疇為己罪自殺以證之孫皓嘉疇節義詔郡國圖畫形廟堂【吳志孫皓傳注】

黃蓋畫像

蓋病卒官國人思之圖畫蓋形四時祠祭【吳志黃蓋傳】

張溫中妹畫像

溫姊妹三人皆有節行為溫事已嫁者皆見録奪其中妹許嫁丁氏成婚有日遂飲藥而死鄉人圖畫為之贊頌云【吳志張溫傳注】

蜀漢

譙周圖

益州刺史董榮圖畫周像於州學命從事李通頌之【蜀志本傳注】

陸云畫像

陸云為浚儀令去官百姓追思之圖畫形像配食縣社【晉書陸云傳】

陶侃畫像

陶侃薨故吏刊石碑畫像於武昌西【晉書陶侃傳】

爾雅圖

郭璞注釋爾雅別為音義圖譜【晉書郭璞傳】

爾雅圖十卷郭璞撰【隋書經籍志】

宋纎圖

宋纎敦煌效谷人不應辟命太守楊宣畫其象於閣上出入視之作頌贊焉【晉書隱逸傳】

山海圖

陶淵明讀山海經詩云泛覽周王傳流觀山海圖【陶淵明集】

志公像

志公碑在齊州章丘縣常白山醴泉寺中碑隂有志公像【金石文字記】

葛稚川像

在蒼溪縣云臺之書巖【法帖神品目】

鹵簿圖

晉鹵簿圖一卷【隋書經籍志】

西門豹祠殿基記

建武六年造其下刻物像甚多如土長強良顧章舒凄雀之類其名頗異【金石録】

靖恭堂圖

涼昭王立靖恭堂圖畫贊自古圣帝明王忠臣孝子烈士貞女親為序頌以明鑒戒之意【北史李延夀自序傳】

劉韞出行鹵簿圖

韞為明帝所寵在湘州雍州使善畫者圖其出行鹵簿羽儀常自披翫【宋書宗室傳】

王寛圖

王寛玄謨子為隨郡太守棄郡自歸以母在西為賊所執請西行襲破隨郡收其母明帝嘉之使圖寛形以上【南史王玄謨傳】

功臣圖

上圖功臣像贊劉僧副亦在焉【南史劉善明傳】

孝子圖

王慈年八歲外祖施寶物恣所取慈取素琴石硯及孝子圖【南史王慈傳】

西邸士林圖

齊竟陵王子良開西邸延才俊以為士林使工圖其像【南史王亮傳】

豫章郡明堂畫

王綸之為豫章太守圖畫陳蕃華歆謝鯤像於郡朝堂【南史王綸之傳】

七寶畫圖扇

丘巨源詠七寶畫圖扇詩云表里縷七寶中銜駭雞珍畫作景山樹圖為洛水神【古詩紀】

張緬像

張緬居憲司號為勁直武帝乃遣圖其形於臺省以勵當官【南史本傳】

馮道根像

馮道根字巨基廣平酇人天監十六年復為豫州將行武帝引朝臣宴別道根於武德殿召畫工使圖其形【南史本傳】

夏侯亶像

夏侯亶字世龍天監中為吳興太守在郡有惠政吏人圖其像立碑頌美焉【南史本傳】

柳仲禮圖

梁武帝思柳仲禮使畫工圖之【南史柳慶遠傳】

樂賢堂圖

昭明太子起樂賢堂使先圖孝綽【南史劉孝綽傳】

康絢像

絢字長明華山藍田人身長八尺容貌絶倫雖居顯職猶習武藝帝幸德陽殿戲馬敕絢馬射撫弦貫的觀者悅之其日上使畫工圖絢形遣中使持以問絢曰卿識此圖不其見親如此【南史康絢傳】

鹵簿圖

陳鹵簿圖一卷【隋書經籍志】

後魏

李平孔子及七十二子圖 履虎尾圖

李平行相州事圖孔子及七十二子於堂親為立贊前來臺使頗好侵取平乃畫履虎尾踐薄氷於客館注頌其下以示誡焉【魏書李平傳】

劉道斌像

劉道斌在恒農修立學館建孔子廟堂圖畫形像去郡故吏追思之復立道斌形於孔像之西而拜謁焉【北史本傳】

嵩陽寺碑佛相

碑上截刻佛相雕鏤層疊佛相隆起余地鐫平【嵩陽石刻記】

捍虎圖

太平真君五年上御虎圈敕虎士効力生制猛獸故魏有捍虎圖【水經注】

後周

楊震像

申徽為襄州刺史性廉慎乃畫楊震像於寢室以自戒【北史申徽傳】

陳平渡河歸漢圖

武陵王紀稱制於蜀使工畫陳平渡河歸漢圖以遺劉璠【北史劉璠傳】

西域圖

裴矩字弘東聞喜人煬帝時撰西域圖記依其本國服飾儀形王及庶人各顯容止即丹青摸寫共成三卷帝大悅後歸唐授左庶子轉詹事戶部尚書【北史本傳】

張須陀羅士信戰陣之圖

大業中齊郡通守張須陀率兵討擊山賊羅士信固請自効每戰須陀先登士信為副煬帝令畫工寫須陀士信戰陣之圖上於內史【舊唐書羅士信傳】

周官禮圖

周官禮圖十卷【隋書經籍志】

周室王城明堂宗廟圖

祁諶撰【隋書經籍志】

樂懸圖

樂懸圖一卷【隋書經籍志】

諸衛左右廂旗圖様

諸衛左右廂旗圖様十五卷【隋書經籍志】

五姓登壇圖

五姓登壇圖一卷【隋書經籍志】

瑞應圖

瑞應圖二卷【隋書經籍志】

祥瑞圖

祥瑞圖十一卷又八卷【隋書經籍志】

芝英圖

芝英圖一卷【隋書經籍志】

祥異圖

祥異圖十一卷【隋書經籍志】

張掖郡玄石圖

高堂隆撰又一卷孟衆撰【隋書經籍志】

明堂孔六圖

明堂孔六圖三卷【隋書經籍志】

靈秀本草圖

原平仲撰六卷【隋書經籍志】

芝草圖

芝草圖一卷【隋書經籍志】

引氣圖

引氣圖一卷【隋書經籍志】

道引圖

三卷立一坐一臥一【隋書經籍志】

廬山圖

宗室仲儀收古廬山圖一半幾是六朝筆位置寺基與唐及今不同石不皴林木格高挽舟人色舟制非近古今所惜不全也【米芾畫史】

孔雀畫屏

高祖竇后隋定州總管毅之女毅曰此女才貌如此不可妄以許人當為求賢夫乃於門屏畫二孔雀諸公子有求婚者輒與兩箭射之潛約中目者許之前後數十輩莫能中高祖後至兩發各中一目毅大悅【舊唐書竇后傳】

西域圖

高祖時裴矩知帝勤遠略乃訪諸商胡國俗山川險易撰西域圖合四十四國凡裂三道奏之【唐書裴矩傳】

高宗遣使分往康國吐火羅訪其風俗物產畫圖以聞詔史官撰次許敬宗領之【唐書藝文志】

太宗破陣圖

唐太宗平高麗名所幸山為駐蹕山領將作造破陣圖命中書侍郎許敬宗為文勒石以紀其功【舊唐書高麗傳】

太宗寫真圖

開元十八年奚契丹犯塞以上為河北道元帥總管兵以討之仍命百寮設次於光順門與上相見左丞相張說退謂學士孫逖韋述曰嘗見太宗寫真圖忠王英姿穎發儀表非常雅類圣祖此社稷之福也【舊唐書肅宗紀】

玄奘取經圖

玄奘自五天竺得經六百五十七部西京翻經院嘗寫玄奘游西域道路所經此圖豈傳是耶【廣川畫跋】

檀州孔子廟七十二子畫像

顯慶中韋機為檀州刺史以邊人陋僻不知文儒貴乃修學宮畫孔子廟七十二子漢晉名儒像自為贊敦勸生徒由是大化【唐書本傳】

孫承景戰圖

萬歲通天二年監察御史孫承景監清邊軍戰還畫戰圖以奏每陣必畫承景躬當矢石先鋒御賊之狀則天嘆曰御史乃能盡誠如此【舊唐書張仁愿傳】

高士圖

張易之昌宗嘗命畫工圖寫武三思及納言李嶠鳳閣侍郎蘇味道夏官侍郎李迥秀麟臺少監王紹宗等十八人形像號為高士圖每引朱敬則預其事固辭不就【舊唐書朱敬則傳】

洛出寶圖

崔融為文華婉當時未有輩者朝廷大筆多手敕委之其洛出寶圖頌尤工【唐書本傳】

開元東封圖

唐集賢御書院有開元東封圖晉國公裴度得其本以進且曰祖宗盛事紹復有期所以寫成此圖輒敢上獻徵史氏之失纂禮容之要唐之諸臣如裴度者知所以事君矣【廣川畫跋】

山水粉圖

陳子昂山水粉圖詩云山圖之白云兮若巫山之高丘紛羣翠之鴻溶又似蓬瀛海水之周流信夫人之好道愛云山以幽求【陳伯玉集】

夀陽王花燭圖

宋之問夀陽王花燭圖詩云仙媛乘龍日天孫捧雁來可憐桃李樹更繞鳳皇臺燭照香車入花臨寶扇開莫令銀箭曉為盡合歡杯【宋延清集】

山水障

張九齡題畫山水障詩云良工適我愿妙墨揮巖泉變化合羣有高深侔自然【張曲江集】

六圖屏風

李頎題崔五六圖屏風各賦一物得烏孫佩刀詩云主人屏風寫奇狀鐵鞘金鐶儼相向回頭瞪目時一看使余心在江湖上【唐詩紀】

楊妃上馬圖

余家舊畫楊妃上馬圖乃明皇幸驪山時故事侍御之人無他仗衛但有兩璫各挾彈前導意其燕游戲具非有謂也後乃聞乘輿燕游前以擊彈代鳴鞘大抵古無有據而不茍用器物制度固有不能言傳因畫乃見者【曾三異因話録】

虢國夫人夜游圖

佳人自鞚玉花驄翩如驚燕蹋飛龍金鞭爭道寶釵落何人先入明光宮宮中羯鼓催花柳玉奴弦索花奴手坐中八姨真貴人走馬來看不動塵明眸皓齒誰復見只有丹青余淚痕人間俯仰成今古吳公臺下雷塘路當時亦笑張麗華不知門外韓擒虎【東坡集】

舞馬圖

舞馬圖唐人所作也唐記千秋節舞馬於勤政樓下當時歌曰試聽紫騮歌樂府如何騏驥舞華陽上既幸蜀馬散人間田承嗣內之廏下他日樂作軍中馬舞櫪上以為不祥殺之然唐之為戲尚矣【廣川畫跋】

蜀宮圖畫

玄宗幸蜀時舊宮置為道士觀內有玄宗鑄金真容及乘輿侍從圖畫先是節度使每至皆先拜而後視事郭英乂以觀地形勝乃入居之其真容圖畫悉遭毀壞【舊唐書郭英乂傳】

天育驃騎圖

杜甫天育驃騎歌云吾聞天子之馬走千里今之畫圖無乃是是何意態雄且杰騣尾蕭梢朔風起毛為騄驃兩耳黃眼有紫焰雙曈方矯矯龍性合變化卓立天骨森開張伊昔太仆張景順監牧攻駒閲清峻遂令大奴守天育別養驥子憐神俊當時四十萬匹馬張公嘆其材盡下故獨寫真傳世人見之座右久更新年多物化空形影嗚呼健步無由騁如今豈無騕褭與驊騮時無王良伯樂死即休【杜工部集】

十眉圖

唐明皇令畫工畫十眉圖一曰鴛鴦眉又名八字眉二曰小山眉又名遠山眉三曰五岳眉四曰三峰眉五曰垂珠眉六曰月棱眉又名卻月眉七曰分梢眉八曰涵煙眉九曰拂云眉又名橫煙眉十曰倒暈眉東坡詩云成都畫手開十眉橫云卻月爭新奇【楊慎丹鉛余録】

明皇真妃圖

此圖是名畫言少時摹取關中舊畫人物相配合作之【山谷集】

杜子美騎驢圖

杜子美放於酒者也當其乘驢歷市望旗亭逐麯車餔糟飲醨攲傾頓委其子捉轡持之吾意其當在長安旅食時也【廣川畫跋】

邢房悟前生圖

宋蘇軾破琴詩序云舊說房琯開元中嘗宰盧氏與道士邢和璞出游過夏口村入廢佛寺坐古松下和璞使人鑿地得甕中所藏婁師德與永禪師書笑謂琯曰頗憶此耶琯因悵然悟前生之為永師也【軾云柳仲遠以此本托王晉卿臨為巨軸名為邢房悟前生圖】故人柳子玉寶此畫云是唐本【東坡集】

賀監歸越圖

歸越圖唐王松所記天寶二年知章以老入道歸鄉里詔許之皇太子諸王就見於第以拜羣臣賦詩上制序所司供帳百職餞宴祖西都門外觀者錯聚為一時異事此圖髣髴見之【廣川畫跋】

奏樂圖

人有得奏樂圖不知其名王維視之曰霓裳第三疊第一拍也好事者集樂工按之一無差咸服其精思【舊唐書王維傳】

混元皇帝像

在歸州天寶元年劉守滔刻之石【輿地碑目】

風后八陣圖

獨孤及風后八陣圖記云唐天寶中客有為韜鈐者得其遺制於黃帝書之外篇裂素而圖之【文苑英華】

闕特勒戰陣狀

玄宗時闕特勒死詔立廟像四垣圖戰陣狀詔高手工六人往繪寫精肖其國以為未嘗有【唐書突厥傳】

畫鍾馗

張說謝賜鍾馗及歷日表云中使至奉宣圣旨賜畫鍾馗一及新歷日一軸屏祛羣厲繢神象以無邪允授人時頒歷日而敬授【文苑英華】

渾令公燕魚朝恩圖

宋蘇軾詩云咸寜英氣似汾陽夜飲軍容出紅妝不須纒頭萬匹錦知君未辦作呂強【東坡集】

畫孝友傳

李棲筠為常州刺史大起學校堂上畫孝友傳示諸生人人知勸以治行進【唐書本傳】

山海圖

李白瑩禪師房觀山海圖詩云真僧閉精宇滅跡含達觀列嶂圖云山攢峰入霄漢丹崖森在目清晝疑卷幔蓬壺來軒牎瀛海入幾案煙濤爭噴薄島嶼相凌亂征帆飄空中瀑水灑天半崢嶸若可陟想像徒盈嘆杳與真心冥遂諧靜者翫如登赤城里揭步滄洲畔即事能娛人從茲得消散【李翰林集】

岷山沲江畫圖

杜甫觀嚴鄭公廳事岷山沲江畫圖詩云沲水流中座岷山到此堂白波吹粉壁青嶂插雕梁直訝杉松冷兼疑菱荇香雪云虛點綴沙草得微茫嶺雁隨毫末川蜺飲練光霏紅洲蕊亂拂黛石蘿長暗谷非關雨丹楓不為霜秋成玄圃外景物洞庭傍繪事功殊絶幽襟興激昂從來謝太傅丘壑道難忘【杜工部集】

九疑山圖

元結九疑山圖記云九疑山九峰相似望而疑之謂之九疑故圖畫九峰傳於好事以旌異之【文苑英華】

三湘圖

郎士元題劉相三湘圖詩云昔日醉衡霍邇來憶南州今朝平津邸兼得瀟湘游稍辨郢門樹依然芳杜洲微明三巴峽咫尺萬里流飛鳥不知倦遠帆生暮愁涔陽指天末此緒空悠悠枕上見漁父坐中常狎鷗誰言魏闕下自有東山幽【郎刺史集】

九僧圖

錢起觀壁畫九僧圖詩云一世榮楛無異同百年哀樂又歸空夜闌烏鵲相爭處林下真僧在定中【錢考功集】

望云騅圖

德宗幸梁洋唯御騅馬號望云騅者駕還京飼以一品料暇日牽而視之至必長鳴四顧若感恩之狀後老死飛龍廏中貴戚多圖寫之【唐國史補】

隴右山南圖

賈躭好地理學凡四夷之使及使四夷還者必與之從容訊其山川土地之終始自吐蕃?隴右積年國家守於內地舊時鎮戍不可復知躭乃畫隴右山南圖兼黃河經界遠近表獻德宗覽之稱善【舊唐書本傳】

海內華夷圖

貞元十七年賈躭撰成海內華夷圖表獻之曰興元元年令臣修撰國圖旋即充使魏州汴州出鎮東洛東都間以衆務不遂專門績用尚虧近乃力竭衰病思殫所聞見圖於丹青謹令工人畫海內華夷圖一軸廣三丈從三丈三尺率以一寸折成百里【舊唐書本傳】

青蛇圖

建中十三年楊朝晟軍次方渠無水師旅囂然遽有青蛇乘高而下視其跡水隨而流朝晟命筑防環之遂為渟泉軍人仰飲以足圖其事上聞詔置祠焉【舊唐書本傳】

崖州圖

韋執誼自卑官常忌諱不欲人言嶺南州縣名為郎官時嘗與同舍詣職方觀圖每至嶺南州執誼遽命去之閉目不視及拜相還所坐堂見北壁有圖不就省七八日試觀之乃崖州圖也以為不祥甚惡之及坐叔文之貶果往崖州【舊唐書本傳】

畫鵰

裴延齡恃恩輕躁班列懼之唯顧少連不避延齡嘗畫一鵰羣鳥噪之以獻上上知衆怒如是故益信之而竟不大用【唐國史補】

歸降圖

憲宗元和二年四月嶺南節度使趙昌進瓊官儋振萬安六州六十二洞歸降圖【舊唐書本紀】

麟食嘉禾圖

憲宗元和七年十一月東川觀察使潘孟陽奏龍州武安縣嘉禾生有麟食之麟之來羣鹿環之光彩不可正視使畫工圖之以獻【舊唐書本紀】

元和郡國圖

憲宗元和八年二月宰相李吉甫進所撰元和郡國圖【舊唐書本紀】

龍馬圖

柳宗元龍馬圖贊序云始吾聞明皇帝在位靈昌郡得異馬於河而莫覩其形好事者涿人盧遵以其圖來示余其狀龍鱗虺尾拳髪環目肉鬛馬之靈怪有是耶【柳河東集】

鷺鷥圖

白居易詩序云河陽石尚書破回鶻迎貴主過上黨射鷺鷥繪畫為圖詩自注云尚書將入潞府偶逢水鳥鷺鷥引弓射之一發中目三軍踴躍其事上聞詔下美之【白氏長慶集】

騶虞圖

白居易騶虞畫贊序云騶虞仁瑞之獸也其所感所食暨形狀質文孫氏瑞圖具載其事元和元年夏有以騶虞圖贈余者余愛其外猛而威內仁而信又嗟曠代不覿引筆贊之【白氏長慶集】

西極圖

元稹進西北邊圖狀云臣先畫圣唐西極圖三面前於思政殿面奉圣旨云諸家所進河隴圖勘驗皆有差異并檢尋近日烽鎮城堡不得令臣所畫稍須精詳伏緣臣先畫西極圖疆界闊遠郡國繁多若烽鎮館驛盡言即山川牓帖太密臣數日之間別畫一京西北州鎮烽戍道路等圖已畢纎毫必載尺寸無遺【元氏長慶集】

處州孔子廟畫像

處州刺史鄴侯李繁至官既新作孔子廟又令工改為顔子至子夏十人像其余六十子及後大儒公羊高左丘明孟軻荀況伏生毛公韓生董生高堂生揚雄鄭玄等數十人皆圖之壁【昌黎集】

廬山六人圖

李渤與仲兄涉偕隱廬山乃摭古聨德高蹈者以楚接輿老萊子黔婁先生於陵子王仲孺梁鴻六人圖像贊其行因以自儆【唐書本傳】

木蓮花圖

白居易畫木蓮花圖寄元郎中詩云花房膩似紅蓮朶艷色鮮如紫牡丹唯有詩人能解愛丹青寫出與君看【白氏長慶集】

桃源圖

韓愈桃源圖詩云神仙有無何渺茫桃源之說誠荒唐流水盤回山百轉生綃數幅垂中堂武陵太守好事者題封遠寄南宮下南宮先生忻得之波濤入筆驅文辭文工畫妙各臻極異境怳惚移於斯【昌黎集】

穆宗打球圖

排牙錯彩錦茵繡幕紺絞倒茝玉壁珠?下設三丈毺房列丈二師子鉢乘烏牝馬馳拂菻狗百步千跡銜燭俯仰星奔雷擊風疾電轉勢若鷙鳥出沒進復不留轍跡其盛如此【廣川畫跋】

杭州郡樓圖

張籍答白杭州郡樓登望畫圖見寄詩云畫得江城登望處寄來今日到長安乍驚物色從詩出更想工人下筆難【張文昌集】

蕭史圖

鮑溶蕭史圖歌云霜綃數幅八月天彩龍引鳳堂堂然小戴蕭仙穆公女隨仙大歸玉京去仙路迢遙煙幾重女衣清凈云三素胡髯毿珊云髻光翠蕤皎潔瓊華涼露痕煙跡清江貌疑別秦宮初斷腸此天每在西北上紫霄洞客曉煙望【鮑溶集】

五臺山圖

敬宗初吐蕃遣使求五臺山圖【舊唐書本紀】

黠戛斯朝貢圖

李德裕黠戛斯朝貢圖傳序云黠戛斯者本堅昆國也貞觀二十一年其酋長自身入朝授以將軍印拜堅昆都督逮於天寶季年朝貢不絶今詔太子詹事韋宗卿秘書少監呂述往蒞賓館以展私覿稽合同異覼縷闕遺傳蠻貊兜離之音載山川曲折之狀條貫周備文理洽通臣輒因韋宗卿呂述所紀異聞飾以繪事【文苑英華】

籌邊樓畫

太和中李德裕徙劍南西川建籌邊樓按南道山川險要與蠻相入者圖之左西道與吐蕃接者圖之右其部落衆寡饋餫遠邇曲折咸具乃召習邊事者與之指畫商訂凡虜之情偽盡知之【唐書本傳】

畫海中曲龍山

李德裕述夢詩云畫壁看飛鶴仙圖見巨鰲自注云內署垣壁皆畫松鶴先是西壁畫海中曲龍山憲宗曾欲臨幸中使懼而涂焉【李衛公集】

畫桐華鳳扇

李德裕畫桐華鳳扇賦序云成都夾岷江磯岸多植紫桐每至春暮有靈禽五色小於玄鳥來集桐華以飲朝露及華落則煙飛雨散不知其所往有名工繢於素扇以償稚子余因作小賦於上者也【李衛公集】

江山小圖

大中時于興宗以御史中丞守綿州興宗以江山小圖寄李朋朋詩云巴江與雪山井邑共回環圖寫丹青內分明煙靄間移居名郡興助我小齋閑日想登臨處高蹤不可攀【唐詩紀事】

東封圖

馬戴觀開元皇帝東封圖詩云儼若翠華舉登封圖乍開冕旒明主立冠劍侍臣陪【唐詩紀事】

九老圖

白樂天退居洛中作尚齒九老之會其序曰胡吉劉鄭盧張等六賢皆多年夀余亦次焉偶於東都敝居履道坊合成尚齒之會七老相顧既醉且歡靜而思之此會希有因各賦七言六韻詩一章以記之或傳諸好事者時會昌五年三月二十四日樂天云其年夏又有二老年貌絶倫同歸故鄉亦來斯會續命書姓名年齒寫其形貌於圖右與前七老題為九老圖【唐詩紀事】

貘屏

白居易貘屏贊序云貘者象鼻犀目牛尾虎足生南方山谷中寢其皮辟瘟圖其形辟邪余舊病頭風每寢息常以小屏衛其首適遇畫工偶令寫之【白氏長慶集】

怪松圖

陸龜蒙怪松圖贊序云有道人自天臺來示余怪松圖披之甚駭人目根盤於巖穴之內輪囷偪側而上身大數圍而高不四五尺儡磈然蹙縮然干不暇而枝枝不暇而葉有若龍攣虎跛壯士囚縛之狀【甫里先生集】

唐興節士文人圖

司空圖居中條山王官谷遂隱不出作亭觀素空悉圖唐興節士文人名亭曰休休作文以見志【唐書本傳】

金陵圖

韋莊金陵圖詩云誰謂傷心畫不成畫人心逐世人情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滿故城【浣花集】

竹苑仙碁圖

竹苑仙碁圖一卷【唐書藝文志】

擊壤圖

畫出於唐中世然在一時為名手意釋心放皞皞如也【廣川畫跋】

阿房宮圖

阿房宮圖唐世善工所傳結構密致善於位置屋木石甓自有尺度可求無毫髪遺恨處信全於技者也【廣川畫跋】

樂昌公主分鏡圖

董逌為陳彥郛書樂昌公主分鏡圖後云此畫唐人為之蓋據本事說也【廣川畫跋】

揚子云圖

余家收唐人麻紙畫揚子云腰下懸一兕觥細轉絳索【米芾畫史】

磨崖金剛經圖

在長江縣南二十里【輿地碑目】

唐人出游圖

此?寫唐人出游狀據以名題或有弗同時者而揚鑣并驅睇眄相語求畫者主名弗可知要非俗手作也【東觀余論】

猩猩圖

猩猩者好酒與屐人有取之者置二物以誘之猩猩始見必大罵曰誘我也乃絶走遠去久而復來稍稍相勸俄頃俱醉其足皆絆於屐因遂獲之或有其圖而贊曰爾形唯猿爾面唯人言不忝面智不周身淮隂佐漢李斯相秦何如箕山高臥養真【唐國史補】

韋渠牟天竺詩圖

權德輿諫議大夫韋君集序云京兆韋君嘗著天竺寺作十六韻魯郡文忠公序引而和之使畫工圖於仁祠摘句配境偕為勝絶【文苑英華】

長孫無忌畫像

高宗親幸長孫無忌第見其三子并擢授朝散大夫又命圖無忌形像親為畫贊以賜之【舊唐書本傳】

張知謇兄弟畫像

天授後張知謇歷房和舒延德定稷晉洺宣貝十一州刺史所涖有威嚴人不敢犯通天中弟知泰為洛州司馬知默為秋官郎中知謇自德州入計則天重其才干又目其狀貌過人命畫工寫之以其本賜曰人或有才未必有貌卿家昆弟可謂為兩絶時人稱之【舊唐書本傳】

張始興畫像

呂溫文體富艷有丘明班固之風所著張始興畫贊頗為文士所賞【舊唐書呂溫傳】

張果畫像

張果隱中條山玄宗遣中書舍人徐嶠齎璽書邀禮至東都親問治道神仙事詔圖形集賢院【唐書本傳】

大歷十才子圖

大歷中錢起與韓翃李端輩十人俱以能詩出入貴游之門時號十才子形於圖畫【舊唐書錢徽傳】

李惟簡畫像

李公從幸梁州得見德宗於盩厔西及幸還録功封武安郡王號元從功臣圖其形御閣【昌黎集】

杜佑寫真

符載淮南節度使灞陵公杜佑寫真贊序云丞相灞陵公以虎符龍節清鎮淮海凡十五年矣有盛德美化加於民可以刻金石可以圖儀形遂於龍興佛廟大修繪事自相國洎監軍使樊常侍賓僚將校羅乎素壁森然也有部從事殿中侍御史穆賞作灞陵志太常寺奉禮郎符載作寫真贊以頌之【文苑英華】

王起畫像

文宗上文好古學是時鄭覃以經術進王起以敦博顯帝題詩太子笏以賜詔畫像便殿號當世仲尼其寵遇如此【唐書本傳】

韋山甫畫像

韋山甫世謂神仙唐人稱其與陶貞白同壇受籙亦莫得而考也長慶中江西觀察使王仲舒謂山甫老病而歿無少異於人者後人猶圖像以傳則人之惑於神仙也甚哉【廣川畫跋】

白樂天寫真

白居易香山居士寫真詩序云元和五年余為左拾遺翰林學士奉詔寫真於集賢殿御書院時年三十七會昌二年罷太子少傅為白衣居士又寫真於香山寺藏經堂時年七十一前後相望殆將三紀觀今照昔慨然自嘆者久之【白氏長慶集】

佛光和尚真

白居易佛光和尚真贊序云會昌二年春香山寺居士白樂天命繢以寫和尚真而贊之和尚姓陸氏號如滿居佛光寺東芙蓉山蘭若因號焉【白氏長慶集】

水鳥蘆花六幅圖

長沙富民收水鳥蘆花六幅圖乃唐人手妄題作韋偃押字後人題也【米芾畫史】

畫脫殻筍

劉涇巨濟收唐人畫脫殻筍如生【米芾畫史】

被發觀音變相

在水中石上襲衣寶絡被發按劍而坐非近世所能為必五代或晩唐名輩所作筆細而有力似吳道元獨設色太重衣上花紋不類吳筆或云朱繇疑或是也**聞聲以示現今此形相世所罕作吾弗知其為何等身得度故現此身而為說法也【李廌畫品】

西域圖

唐畫西域圖一卷卷凡四則每則各先書其國號風土不同而同為羌種畫者又特舉其槩每國書一王而一二奴於後挾持之王皆藉皮坐於地侍者皆立一王掀掌倨語員皮頭帽如鉢項組鐵下垂至藉皮服衣裘牛腳鞾胸懸一員金花一奴小員皮帽斂袂受事一奴曳幕羅手上下奉酒壺若俟而進裘鞾與王同者蜀郡西北二千余里附國良夷也一王皮韜小髻余髪垂雙辮如縷皮裘玄鞾微解交手按膝一奴布韜發余垂獨辮朱裘玄鞾者吐谷渾之南白蘭之北彌羅國也一王烏氊冠如首絰上標白犁牛尾旁軃二雕翎皮裘朱帶玄履緑韤二奴一冠飾裘帶屨韤與王同而紺縪一紺帶素韤而朱韠者又西於白蘭數千里佇貶欲歸國也一王二奴皆垂髻王白皮裘黃毛鞾坐而僂指數曲奴青襦黃屨者拍手為節而歌面有酒色丹襦皮束項者與王同目右注而盼衣皆及項者又黨項之西千碉國也所藉皮或毛或不毛色或素或淡紫或絢焰或紅波人物膚肉溢生紙面顧揖向背動止遲速諸態觀之孌然如生余器藻精潤功參神鬼不可探度余考唐史諸國名俱不經見當由史官追書不能諳知當時事也【戴表元剡谿集】

飛燕姊弟圖

李尚書有唐畫飛燕姊弟為嬌困相倚之態【陳孚剛中集】

捫蝨圖

捫蝨圖唐人筆也筆如絲縷意度精到捫蝨乃王猛隱華山桓溫入關猛披褐謁之一面談當代事捫蝨而言旁若無人【高似孫緯略】

吉日圖

此圖古矣意其出於唐人是時六經未版行本各不同故滄浪録舊文而以今本證之前有壯士驅犀丑而前以待王射得悉率左右以燕天子之意然御者當居中以執轡主將居左必擇勇者為右此畫御者或在左或在右殊未曉也【樓鑰攻媿集】

房杜小像

友人許誥廷綸所藏房杜小像意為唐人所作【陸儼山集】

陸宣公畫像

余偶得唐陸宣公像於楚中絹素極古行筆有昉干意而幞頭作折上蓋貞元末公卿大夫已盛行軍容様獨袍色慘淡似紫而已黯盡或忠州別駕將服也【弇州山人槀】

唐人馬卷

此卷唐人筆題跋翦截已去幸人馬尚存江隂王麟郊所藏【陳眉公集】

御定佩文齋書畫譜卷六十五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