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的土報紙抗戰八年來,后方的紙張缺乏極了!不要說是白報紙不能看到,就是和江西出產的紅江邊之類也不容易見到。所幸宜賓有一個中元造紙廠,是錢子寧先生主辦的,規模宏大,這個八年來,中央銀行所出的鈔票都是用的他那里出來的紙張。至于陪都所出的報紙是一種土報紙,叫做嘉樂紙,有灰白色的、有綠色的、有淡紅色的,其所以名嘉樂者,大概是從嘉定樂山一帶產出的。那種紙的原料,大都是用舊字紙和竹片浸爛的,所以紙上常顯出很多的字跡來,可是它不能耐久,很容易破爛,這是很大的缺點。到后來所產生的土報紙,連嘉樂紙也不如了。在戰時所印出來的各種書籍刊物,都是用這類紙印刷的。我們常常說笑話:“如果把報紙變白了,那勝利一定就降臨了!”果然勝利降臨之后,那《中央日報》、《和平日報》、《大公報》、《益世報》等,都變成白報紙了,因此心理上也為之一快。
◎趕場趕場的習俗,好像蘇北漣水一帶的趕集一樣。不過漣水一帶趕集的時候,只有些榆樹面一車一車的運到集上來。可是四川的趕場不是這樣,每逢到一個場期,什幺東西都有。如飲食的原料、衣服的布匹,以及各種日常生活的用具,都在這一天拿上場來以有易無;甚至算命、相面、測字、打卦等迷信的誘導,以及種種的游戲賭博等,都也來趕場,藉此騙鄉下老百姓的鈔票。這幾年糧食高漲,四川的農村,經濟非常的充裕,所以一到場期便看出紅男綠女種種購買的力量,可憐的還是公教人員只能看場而不能趕場。青木關的場期是三六九,歇馬場的場期是一四七,北碚的場期是二五八,一般酒店和吃食店茶館都非常的繁榮,鄉下人帶點谷子賣了幾個錢出來,大概一半都送在吃的上面。
◎傳說的危險我讀到楊寬先生的《古史傳說探源論》,便知道傳說的話非常危險,一部《二十四史》,恐怕也有不少從傳說而來的。以一傳十,十傳百,百傳千,千傳萬,以至于恒河沙數。我們在小的時候,常聽到人說:“洋鬼子是會割鼻子挖眼睛的。”果真的有這種事幺?稍具常識的人便可以判斷了。那知道一般愚民便深信不疑,就是清朝的慈禧太后和一般的王公,也很相信這話,因之便造成拳匪之亂。剛巧庚子那年天氣干旱,便有人造出謠言來了,說是:“殺了洋鬼頭,猛雨往下流。”于是一般愚蠢的官民便信任那些無知無識的話,造成八國聯軍的一幕慘劇。我們再向上溯,外人采辦我們的大黃、茶葉很多,林則徐便奏稱:“況茶葉、大黃,外夷若不得此,即無以為命。”外人又何至于沒有大黃和茶葉便活不了性命?這都是以耳代目,以訛傳訛的害處。當**戰爭的時期,有福建舉人王惠田呈平夷策略說道:“逆夷由海放桅而來,日食干糧,不敢燃火,其地黑暗,須半月日始出口。”又駱秉章的奏折說道:“該逆兵目以象皮銅兵包護其身,刀刃不能傷。粵省義民以長梃俯擊其足,應手而倒。”類此都是因為傳聞而生許多的笑話來了。
◎審石頭謝元洪,字苞庭,浙江余姚人。前清以進士出身,補江蘇興化縣知縣,他做官是以廉能著稱的。他在興化縣任內的時候,頗多奇跡,審石頭是他的一樁故事。有一天有一個鄉下人,手里帶著銀洋三百元,放在東門外一個石頭上,忽然洋錢不見了,大約是被扒手扒去,或是被歹人掉包(掉包就是有壞人把他手里錢包換掉了)。那鄉下人號哭不已,便向縣衙門里告狀,請求追究。元洪得悉,便教把那石頭抬到大堂來審問,于是引動了全城,大家都來看審石頭。可是凡來看的人,每人須納銅錢一二文。他便把石頭打了幾千下,當時忽然有個和尚看了發笑,他便說這個和尚不是好人,須罰錢十千文。他便把那和尚所罰的錢和大家來看審石頭所出的錢,一并給與那鄉下人,那鄉下人叩頭稱謝而去,這也是****時代一種奇聞。
◎江蘇的教育江蘇的教育,自從辛亥革命起,以迄現在,可以分做三個階段:從辛亥到國民革命軍奠都南京是第一個階段,自國民革命軍奠都南京到抗戰時期中的撤退是第二個階段,到了復員以后蘇北收回,便是第三個階段。我們把第二階段和第三階段暫且不談,姑談第一個階段。在第一個階段里,談到教育方面,黃任之先生的功勞不小,他做江蘇省公署民政司的時候,三個月內便把江蘇省的教育法令樹立起來。至于行政官吏中如省公署第三科科長盧紹劉先生、江蘇教育廳廳長蔣竹莊先生等,他們對于愛鄉、愛校、愛青年的觀念都油然而生。當時省立校長都是聘任,視察也是等于具文,尊師重道。如學校有差誤的地方,把校長邀到京里來,告訴他應興應革的地方,顧全他的體面,不予他一點的處分。那做校長的人,雖然拿的薪水很少,從沒有聽見說有貪污的案子發生。甚至某某因經濟困難而辭職,教育行政當局親自去慰留他,使他感動,能領導一般的青年。江蘇的學校在這個階段里也不算少。例如專門學校,南京有法政專門學校,蘇州有醫學專門學校;中學有十一個,一中在南京,二中在蘇州,三中在松江,四中在太倉,五中在常州,六中在鎮江,七中在南通,八中在揚州,九中在淮安,十中在徐州,十一中在海州;師范共有九個,一師在蘇州,二師在上海,三師在無錫,四師在南京,五師在揚州,六師在清江,七師在徐州,八師在海州,九師在鎮江;女師有兩個,一女師在南京,二女師在蘇州;職業學校有工業、農業和水產,一工在南京、二工在蘇州,一農在南京、二農在蘇州、三農在淮陰,水產在吳淞。支配均勻,發展很快,這是江蘇教育史上可以紀念的一個階段。
◎十月朝我家在舊時代每逢到十月朝,都是早晨吃紅豆飯,中午吃菠菜煎豆腐。那菠菜煎豆腐,有兩句詩,叫做“金鑲白玉板,紅嘴綠鸚哥”。究竟是鎮江風俗,還是蘇北里下河一帶的風俗,都沒有考證過。究竟吃的意義何在?最近在那種書上見東臺有十月朝吃紅豆飯的風俗,祝蒼蠅走去,并且禱告它“明年再來”,可見蒼蠅的討厭,自古依然。至于吃菠菜煎豆腐,那就不知道它意義何在了。
◎句容的民變清季末年的夏天,先伯父味深公教我到句容東昌街達巷祭我們的祖祠,那時東昌街還沒有汽車路可以直達,從鎮江的高資經過石馬路,又經過石灰窖,才到達東昌街。因為我們的祖祠在達巷,還距離東昌街有三里路遠。我們的祖宗,從宋南渡的時候遷到句容,清初的時候才遷到鎮江。我到東昌街以后,住在一個本家陳鵬家里。那知陳鵬就是那里唯一的紳董,我們將到那里,忽然看到他非常的倉皇,說是亂民要來了,來了之后便燒屋擄人。沒有一會,鑼聲四起,那亂民果然到了,手里有敲鑼的,有拿著釘扒、掃帚做武器的。又沒有一會的功夫,人聲鼎沸,那陳鵬的住所和家具都已被燒掉了。到了晚間,只聽得那亂民說道:“每家要出一個人,三更天吃飯,四更天齊人,五更天出發,不去的人便燒去他的屋子。”于是到了天明,大家又燒到下一莊去了。后來問那次民變的緣由,是因為華僑墾殖公司賄賂鄉董,買了不少山地,禁止一般的民間放牛。第一次遇到牛便把它加上一個印,第二次便剪去它的一撮毛,第三次便把牛沒收。一般農民憤怒極了,既恨鄉董的受賄,又恨官僚的腐敗,于是不得不鋌而走險了。后來敉平還是借重少數的武力,可見清朝的政治腐敗極了!
◎張樹的繪畫張樹先生也是當代名畫家之一,不論是花卉還是翎毛都非常的秀麗。他曾經把他的畫帶到美國去展覽,并且把他的畫用珂羅版印了出來。他在北碚曾經開了一次畫展,博得不少的人贊美。我以為國畫和西畫各有各的意味,印象派要像印象派,寫實派要像寫實派,中餐和西餐假使并攏起來吃,并沒有什幺意味。我對于畫是門外漢,不免妄事批評,就北碚一般的畫展看來,國畫要推張樹先生了。
◎著作者原本寶貴這次在革命史跡展覽會中,看到國父在民國十三年手著的《三民主義》原本,非常的寶貴,似應當把它影印出來,以廣流傳。過了千百年后,《三民主義》這部書,也許會被人妄加刪改了,如若是孫先生手著的真本,那是已變成鐵案了。我在北碚的時候,曾經聽到蔣復璁先生一次演講,他說他在四川獲得吳梅村詩稿的真本,上面的詩句和現在坊間所印出的不同,可見得坊間所通行的不免有所竄改了。政治作用是最厲害的,你看李秀成的供詞,都是后來刪改的。所以我說一切的著作,原本是最寶貴的了。
◎魯魚亥豕一件事的成功很不容易,必定要有若干的波折,這是一定不移的道理。寫一部書也是很難的,費了很多的心血,甚至獲不到些許的代價。“魯魚亥豕”,這是說手寫很容易錯誤,校對是一個很重要的工作,可是校對往往錯誤的。現在各大書局里校對雖然非常的認真,可是錯誤的還是不少。比校對還要重要的便是校訂了,校訂的人須具有相當的修養和知識,并且要不畏難、不茍安,和古人校勘的工夫一樣,那便使著作者生色不少了。我曾經寫了一部《醫學史綱要》,那上面魯魚亥豕之處不少,這完全出之于校訂者手中。因此我更推想到許多教本,發生很多的錯誤,都是因為校訂的時候太馬虎了。
◎雷達教育部和中央研究院合請薩本棟博士在中大的大禮堂講演雷達(Radar),并助以幻燈和電影,講完之后并參觀雷達的試驗。雷達是一個最新的兵器,那名稱是美國杜克上校所定的。它的構造有收發器、高能力發波器、吸收器和記振器四部。它是根據短波無線電的原理所造成一種無線電的新兵器。它的功用,能不分明暗晝夜,都能明察事物,在空中并且能透過云霧探視下面的城市、海港、河流、橋梁和地面上的建筑街道。它能探視遠到二十哩外的海上浮標、礁石和船只,其他如炮彈、炸彈的爆裂,軍艦飛機的航行,都能利用它偵視和探索。又有警戒的雷達、控制炮火的雷達、黑夜飛行的雷達等,一天一天的在那里發展,還沒有止境呢!
◎端方的嗜好端方,字午橋,號徇齋,清滿洲正白旗人。歷署湖廣總督、兩江總督等職,以督辦川漢、粵漢鐵路事宜率軍入川,恰巧武昌革命軍起義,方被四川兵官劉怡鳳等所殺。方性豪邁,不拘小節,酷好金石書畫。他在兩江任內的時候,凡海內的孤本、宋元明以來的名跡,以及豐碑斷碣,都被他搜羅殆盡。他在江鄂間,對于一般文人雅士,文酒的**幾無虛日。他雖然是一個滿人而做清朝的官吏,可是他的腦筋還比較新穎。
◎呂百桌鎮江在戰前有一個廚房,叫做呂百桌。因為他有一百桌的銀器和牙筷,并且他的生意也相當的發達。他非常聰明,能抓得住吃菜人的心理,并且味色香都能顧及得到。他的萊是會常常生變化的,決不千第一律。有一次某家請客,只有兩個菜,十個人已經吃得很飽,并且吃的人大家都贊美他。那兩個菜,一個是清燉桂魚,一個是大一品鍋,其中一只雞子和一只蹄子,加以魚皮、火腿同煨,味極鮮美。又如戰前省**各廳長請客,他做的方法各不相同,建設廳長沈百先先生請客,他必定備有本江回魚(回魚也是鎮江的出產);如若是教育廳長周逆佛海請客,他必定備有鴨血做的小碗酸辣湯。據說他普通請客,非有酸辣湯不可。◎太平軍的組織太平軍的組織,和清朝的軍隊組織大不相同,從王到卒,共分九個階級。軍事方面,以監軍最大,監軍下面有軍帥,軍帥下面有師帥,師帥的下面有旅帥,旅帥的下面有卒長,卒長的下面有兩司馬。從監軍到兩司瑪,都有正副。軍隊的制度,二十五人叫做“兩”,由兩司馬統率;四個兩叫做“卒”,由卒長統率;五個卒叫做“旅”,由旅帥統率;五個旅叫做“師”,由師帥統率;五個師叫做“軍”,由軍帥統率;監軍是軍事方面的總頭腦。小時在揚州古旗亭的燒餅店里,看到一個七八十歲的老人,他的右邊鬢發的下面,烙有“太平天國”四個字,據說他曾經做過太平軍的卒長,因為逃走,便把他臉上烙起字來。
◎十一號汽車我在四川八年,最贊成的就是十一號汽車,所謂十一號的汽車,就是用兩條腿,既不花錢而又穩當。胡定安先生他在北碚的時候,曾經組織一個醫政編輯座談會,談談編輯《醫政月刊》的事宜。那《醫政月刊》的社長是定安先生,總編輯是邵象伊先生,參加在這會的,有洪式閭、褚葆真、汪元臣、高梅芳、孟湘南諸先生,每月聚餐一次,輪流做東道。那次攤到我和汪元臣先生做主人,我們都在青木關,**的地點在北碚。恰巧這天上午沒有青碚段的汽車,我便利用我的十一號汽車了。從上午八點二十一分跑起,跑到下午兩點四十二分到了北碚,每十二分鐘跑一公里。跑到北碚并不疲倦,不過所著的襪子已經通了。十一號的汽車正可以做一個身體的測驗,如果身體很好,未有不能跑的!
◎下關的沱茶這個下關是說的€南的下關,不是說的南京的下關。在四川一帶,茶風很盛,有沱茶、有香片、有菊花,以吃沱茶的最多。沱茶要以下關的沱茶為最上品。茶味頗濃,顏色呈金黃色,并且可以耐泡。北碚的茶館很多,以趙家小樓的茶最好,他的沱茶是用三七搭配,就是沱茶七成,加入別的茶葉三成,可惜那地方太小。其次便算商會忠信和長江了。其他如永福、泰山、慶峰等處,都是帶有缺點。至于縉云山的甜茶,并沒有人欣賞。復旦出品的香片,很能代替市場上一般做的龍井。
◎蘇北最可怕的黑熱病黑熱病,又叫痞塊病,是由一種白蛉子傳染來的。它是一種慢性傳染病,和人民日常的生活有很大關系,感染這病大半是窮苦的人民,蘇北淮海漣泗一帶流行很烈。在戰前的時候,患這病只有十二萬人,現在已經達到三十萬。戰前衛生署有黑熱病研究隊,駐在淮陰;江蘇省**有黑熱病防治隊,駐在漣水,可是仍然是杯水車薪,無濟于事。據我所知道的,有一家有五六人,都感染這病,沒有錢醫治,借到幾錢,便用抽簽的方法去決定,決定就誰先去醫治。更有一個小學里四十幾個兒童,都感染這病,于是這座小學便關閉起來。蘇北的人民,對于黑熱病流行,已不寒而栗了!我以為現在有兩種危險,一種是當前防治的問題,一種便是黑熱病南侵的危險。黑熱病本是由北而南,蘇北的黑熱病,是從山東、安徽侵入的。這次蘇北逃難到蘇南來的人成千上萬,難免不把傳染媒介白蛉子帶來,那問題就太大了。
◎對又來“對又來”是北碚一家冷酒店,它的房屋是面臨馬路,后面臨著嘉陵江,對河便是黃桷鎮了。那老板約四十多歲,帶著兩三個“幺私”應付來往的酒客(幺私就是堂倌),那店里擺著十幾張桌子,桌子上面擺的花生(有鹽炒兩種)、胡豆(煮的)、黃豆(炒的)、豌豆(炸的)和香干、鹽蛋、皮蛋等若干小碟,更有很小的酒杯和毛竹的筷子。一進到他的店門,便知道是為吃酒而來的。他裝酒的東西是一種小黃泥罐兒,只能盛得二兩,罐兒的上面,用吃過的玉蜀黍來做瓶的塞子。他所賣的酒,是以壁山干酒為大宗,其他如渝北頭曲、紅糟、綠糟以及甜酒、藥酒,都有得的。二兩盛一小壺,到了冬天冷酒、熱酒隨便,間壁有個小店,可以炒菜。另外他有面賣,或是紅燒,或是蹄花,價廉物美。他的酒店里,有文人學士,有商賈農工,倒是很平民化的。他的生意,在北碚大約沒有可以和他相敵的。
◎言官的重要清初,有寧完我,遼陽人。他上疏清廷,請設立言官,就是后來的御史。他的奏疏上說道:“自六部既立之后,曾見疏劾人罪者否?今日秉政之人,豈盡循良方正?在屬下者,既不敢非其官長,旁人又誰敢輕議權貴?古云:‘兼聽則聰,偏聽則蔽。’若設言官,人必自斂:君身尚許諍諫人,他人寧知忌諱?此古帝王明目達聰之大用也。南朝之言官壞事,由伊主之鑒別不明,非洪武定制之不善。”****時代的**尚須設立言官,何況民主的**?所以監察的制度非常重要,并須給監察委員以彈劾權,使他有聞必告,如前清的御史一般,那貪污違法的案件便可減少了!
◎趙屠戶趙爾豐,字季和,漢軍正藍旗人,清宣統三年署理四川總督。那年的六月,清廷主張鐵路收歸國有,四川的人民反抗,成都首先罷市。四川的紳士十一人向他爭論,又被他逮捕,因此全城騷動,旁的縣里也聞風響應。川人創立同志軍和他奮斗,他殺人很多,所以當時的報紙上稱他叫做趙屠戶。那年的十一月初四日他也被殺了。
◎入學**的好方法從前江蘇省立第五師范,每年一度招考新生,投考的人非常之多。他**的時候有兩種特異的方法,一種就是彌封不貼在卷子的后面,他是把考生**某科先編成彌封的號數,然后把號數用小粉寫在卷面上,那卷面上便絲毫不能看見。到了拆彌封的時候,再用淡碘酒涂刷,隨時便可顯出彌封的號數。方法簡便而妥善,這是夏佩白先生所發明的。一種就是**國文,先把考生聚集在大禮堂上,由任孟閑先生講述一段有關教育的故事,然后各到教室里把它記下來,并加以評論。這樣無論如何,不致和人家雷同或是偶然遇到的。孟閑先生并說最好是放映影片,看了之后,由他各個的記錄下來。
◎《百鴿圖》張樹先生有一幅名畫,就是《百鴿圖》,畫了一百只鴿子。他的意義就是鴿子是和平的,他便把這幅畫送給美國大總統羅斯福。羅總統當時接受了他這幅名畫,當然非常的高興,而樹先生這一番熱誠,表現在藝術上,也可以永垂不朽了。
◎迷信變做藝術中國人聰敏極了,尤其是具有藝術天才的人,他能利用現實的環境,把恐怖的變做極美麗的。中國過去是一個迷信的神權的國家,到處都有城隍廟、東岳廟。做城隍廟或是東岳廟的兩廂,都是豎的十殿地獄的模型,使人們看了非常的恐怖,那知便有極聰明的人利用它來做建筑的設計。我們看上海的大世界,便是依照十殿而設計的。例如大世界有一個極大的輪盤,懸在空中,人坐在那椅子上,便可轉一個大圈,那就是依照“十殿轉輪王”而設計布置的。你看那設計的人究竟聰明還是不聰明呢?
◎變態心理的表現我說是犯罪的人,就是心理上不健全的人;那心理健全的人,決不愿犯罪。早年鎮江發現過一個殺妻案:有一個女子趙姓,江蘇泰興人,曾受過簡單的師范教育,家道小康。她已經三十多歲,因亟于求婿,便登了一個廣告征婚。那知才登出,便有一某姓應征。某姓江蘇寶應人,在某縣**里做科員。他應征以后,趙女便一見傾心,沒有多時他們兩人便結婚了。他們兩人到了鎮江,住在萬全樓。第二天的早晨,到焦山去游覽,兩人乘了紅船,開過北固山的腳下,那男子忽然起了歹心,便把趙女推到江里去了!所幸有一漁船把她救起,由警察送至**。那男子出事以后,便奔至萬全樓取箱籠行李,意圖席卷而逃,不意被萬全樓的老板看見,因為他神色倉皇,便把他留住。沒一會的工夫,警察來了,便把他也送至**,結果以圖財害命治罪。又另有一男子姓趙,南京人。他和他的妻子某姓女,湖南人,結婚多年,生丁兩個兒子。他在重慶又結交另一個女子,他的妻子在湖南,便帶著兩個小孩到重慶來尋找他,他們兩人見了面也很好。某天下午,男子忽然約女子到沙坪壩一帶江邊散步,走到江邊,那男子先把兩小孩推到江里,然后又把女子也推到江里去,所幸被警察看見,便把那女子救起,隨即由警察也送至**,結果那男子判處刑罪。照這兩案看來,都是心理上起了變態,一種神經不健全的表現。
◎兩件民族史料前幾天教育部和中央研究院主辦的文物展覽會,我參觀之后,有人問我,你最欣賞的是什幺?我便答道:“我最欣賞的是兩件民族史料。”那會場中所陳列的,大致可分做銅器、磁器、玉璽、字畫、甲骨、書籍等類。銅器中如毛公鼎等,磁器中如宋元的磁器,玉璽如清廷的御璽,字畫如唐宋元明清歷代的古字古畫,甲骨是考古的資料,善本的書籍、宋明清的木板,是一蟹不如一蟹。大致都可代表歷朝的文化藝術。惟有兩件東西是更較寶貴的,一件是羅志希先生所藏清代林則徐的墨跡,更有葡萄牙人具的幾張不再把**運到中國來的保結,這是多幺可貴的史料,我希望羅先生有機會把它用珂羅版印了出來。還有一件就是我們勝利,日寇受降典禮的遺物:何總司令所坐的交椅和對面崗村寧次所坐的椅子,好像顯出我們中國有無限的光榮一樣,這又是一件很寶貴的史料。
◎露筋廟有一年的夏天,從界首回到揚州,經過高郵的露筋鎮,在那里休息,便和當地的老人談起露筋的故事來。據說有姑嫂兩人,晚間經過這個地方,恰巧天陰落雨,蚊蟲極多,只有一個農夫的田舍在那里,可以假宿。嫂嫂便住下來了,姑子則堅持不肯,便對嫂嫂說道:“我寧被蚊蟲咬死,不愿失節!”她便住在屋子的外面,竟被蚊蟲咬死,咬得只看見她的筋露在外面。后來的人便在這里建筑一個廟叫做露筋廟。那地方距離高郵三十里,大約蚊蟲仍然是很多的。歐陽修曾經有詩記其事,那詩說道:“嘗聞高郵間,猛虎死**。哀哉露筋女,萬古仇不復。”假使露筋女生在現代,有DDT和其他驅蚊的方法,那蚊蟲又怎敢這樣的肆虐呢?
◎猴居士峨嵋山為四川名勝之一,復民弟曾去游覽過,據他說:“峨嵋山的猴子很多,和尚都稱它叫做猴居士,每逢朔望,和尚必備包谷散給它們。凡有客到山上,手里不能帶著吃的東西,否則會被猴子搶去的。最好是買點包谷,由和尚散給它們,和尚只要喊一聲‘猴居士’,那山上的猴子便全到廟里來了。”據說猴子現有兩派,每派有一猴王率領群猴,可是游人不能傷害它,否則它要報復的。某年有一個外國人,見那許多猴子好耍,便帶了它一個,于是便被一群的猴子圍住,幾乎鬧出大亂子來。幸賴和尚居中調停,賠給若干包谷始獲了事。兩派的猴子也曾經開仗,互相毆打,后經和尚調解,各據一個山頭,兩不侵犯,才得了結。
◎我所使用的貨幣最近五十年來,貨幣的變遷太多了。即以我個人而論,當髫齡的時候,使用的是銅錢和銀子兩種,那時的銅錢花色最多,以康熙和順治錢最好,其次便是乾隆錢,再其次是嘉慶、道光錢,最劣要算咸豐、同治的錢了。更有一種寬永的錢,是紫銅的坯子,說是朝鮮出來的(這是一個疑問)。康熙錢“熙”字少一直的,便叫做羅漢錢,說是有金子藏在里面。乾隆的“隆”字下面一橫寫成出字形的,曾經一度有人出重價收買,大概銅的成分較好些罷了。我常常把康熙錢找一副一首詩的錢來,那詩叫做:“同福臨東江,宣元蘇薊昌,南河寧廣浙,臺桂陜云漳。”以“臺”字錢最為難覓。又有清代以上的錢,最寶貴的莫若五銖半兩了。到了我“舞象舞勺”年紀的時候,便有金色光緒錢出來了,常常聽到老年人講,這錢是有藥水煮過的。至于銀子,最通行的是銀錠元寶,大小不等。還記得先君槐庭公每月考書院的時候,得到四錢銀子的膏火,已經喜不自勝。后來有墨西哥的洋錢出來,每元七錢二分,也會常常有夾銅啞板等發現的。到了清末,便有宣統的銀洋出世,到了民國初年出成袁世凱的洋錢出世,所以后來有稱洋錢叫做“袁世凱”。銅錢演變為當十銅元出世,后來又有當二十的銅元出世,一度私版的銅元充斥,說是從日本運來的。在銅元將產生的時候,曾有裕寧官錢局每張一千文的鈔票。自從銀元改成鈔票以后,銀元漸少而鈔票漸多,鈔票的種類也很復雜,除了上海銀行沒有出鈔票外,其他銀行很少不出鈔票的,大都以中央、中國、交通、農民等銀行信用較著。抗戰以后便由一元、五元、十元、二十元,漸漸增至一千元、二千元一張,更有關金一當二十的。至于輔幣,最初是廣東的毫洋,漸漸有江南等省的一角、二角,后來曾一度發行鎳幣,又發行一角、二角、五角的小鈔票。那些流通券、偽儲備券和抗幣等,雖然都曾看見過,可是都沒有使用過。因此我們可以知道,自前清光緒年間以至現在,幣制的變化太多了。
◎隱語自從抗戰以來,發現很多的隱語。例如馬相伯老人寫信給他的家人,說是這幾天的蚊子極多,嗡嗡作響,實在討厭極了,這就是說的敵機常來搗亂。又如對陪都國民**稱做老店,對蔣主席稱做老板,對偽國民**稱做新店,對日寇稱做老東(湖北觀音洲一帶的土人,都是這樣喊法)或是稱做鬼子,在偽組織里做過官的人叫做下水。到了要勝利的時候,上海都是說:“天快亮了!”又如平價米煮出來的飯叫做八寶飯,因為那飯里沙泥石土什幺都有,類此的很多,可惜都記憶不清了。
◎督撫失和清朝外省的官制,兩省設一個總督,每省設一個巡撫。總督除理政治以外,兼調度軍事,所以稱做制軍;巡撫稱做撫臺,專理政治。康熙雖然清明,可是滿漢的界限仍然不免,譬如總督用一個滿人,巡撫便用一個**,使他們互相箝制,猶之現在談黨派的人,兩派并用一樣。在清康熙四十八年的時候,張伯行調任江蘇巡撫。伯行字孝先,晚號敬庵,河南儀封人,康熙二十四年進士,考取內閣中書,他是第一個清廉的官吏。那時總督叫做噶禮,貪贓枉法,在江南辛卯鄉闈榜發以后,有數百人把財神的偶像抬擁到學宮里,因為科場不公,輿論嘩然。伯行便上疏說:“鄉試前風聞總督通同監臨、提調攬賣舉人。……仰祈敕令解任,一并發審,俾舞弊之人失所憑藉,承審之官亦無瞻顧,庶真情得出矣!”噶禮也隨時疏劾伯行七大罪狀。結果兩個人一同解任,交張鵬翮、赫壽察審。他們兩個人還是袒護噶禮,可是康熙不失為清明之主,他便說:“張伯行居官清正,天下之人無不盡知,但才不如守。噶禮雖才長有余,而性喜生事,未聞有清正之名。”他又說:“張伯行居官清廉,其家亦殷實,人所共知。噶禮操守,朕不敢信。若無張伯行,江南地方必受其削一半矣!”后來將噶禮革職,伯行仍復原任。辨是非,明賞罰,所以當時的政治比較優良了。
◎文字獄的掀風作浪清代的文字獄,無所不用其極。噶禮彈劾張伯行的七大罪狀,那第六罪狀便株連到文字獄了,他說:“刑部行提戴名世案內,作《南山集》序之進士方苞,系伯行好友,竟不差一官一役提拿。且《南山集》版,方苞收藏,蘇州書肆印行三千余部,伯行并不追問。”可見當時掀風作浪,不僅此一端。方苞做了《南山集》的序,藏了《南山集》的版,便有受提拿的資格,張伯行和方苞是一個朋友,便幾乎也要受株連了!
◎八股的流毒林傳甲說的一句話最好,他說明清兩代可以說是八股的文化時代。讀書人浸淫在八股里面,和女子纏足是一樣流毒。我們讀到清朝王士禎的《池北偶談》。他說:“予嘗見一布衣,盛有詩名,而其詩實多有格格不達處。以問汪鈍翁,汪云:‘此君坐未解為時文故耳。時文雖無與于詩古文,然不解八股則理路終不分明。’近見王暉《玉堂嘉話》一條云:‘鹿庵先生言,作文字當從科舉中來,不然而汗漫披猖,是出不猶戶也。’亦與此意同。”梁章鉅的《制義叢話》于《池北偶談》條下也說道:“此論實確不可易,今之作八韻律詩者,必以八股之法行之。且今之工于作奏疏及長于作官牘文書,亦未有不從八股格法來,而能文從字順各識職者也。”以上可以說是中八股毒之深,凡奏議、書牘、詩文、注疏等,無一不取用八股的精神,所以章太炎先生說:“注疏者,八股之先河;明清之奏議,八股之支流也。”
◎天國的南王馮云山馮云山是廣西桂平縣人,他是一個鄉村的塾師,兼通星命卜筮。他是素來相信天主教的,天王洪秀全、東王楊秀清、西王蕭朝貴都和他在桂平胡以晃的村子里結盟入伙,太平軍信教的一切章則和行軍的號令,都是他和盧賢拔兩人手訂的。太平天國成立以后,他以副軍師封為南王。某年他攻撲全州的時候,清軍有一個都司叫做武朝顯,他以勁兵四百人和云山苦戰,大小十數戰都不能逞,他便用了一個毒計,帶著很多的人民,用熱桐油稀飯從城上望城下澆,十天之內,死傷無數,云山也在亂軍中被害。
◎討賬舊時的習俗,各商店都可以欠賬,分做端午、中秋、年三節結束。現在物價高昂,各商店已無賬可欠,倒省卻許多麻煩。那三節以除夕最緊張了,商店的伙計打著一個紙糊的燈籠,一次兩次的向欠賬者索討,雖然到了東方發白,討賬者還不罷休。店里的老板,凡賬未討來,照例不得回店吃守歲酒,所以不論是陰雨風雪下,都要在街上奔走。至于欠債的人,到了那天一算沒有辦法,便自己躲藏起來,所謂“債臺高筑”。蔡云的《吳歙》詩說道:“無地堪容被債臺,一年積欠一宵催。店門開到質錢庫,還點燈籠走一回。”又吳云岫《吳中百一謠》說道:“除謠達天明,索債路如蟻。鋪戶咸不聞,張燈冷于水。”這都是紀實的詩。
◎灶馬應改良普通的習俗,每年臘月二十三日或是二十四日送灶,除夕接灶。送灶是把灶神送了上天,希望他在上帝面前說幾句好話,所以“灶對”上都說:“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中間貼一張“司命府”,可見灶神的權威了。到了除夕的時候,把他老人家又接了回來。一送一接,都是備“馬”,并備“馬草”、“馬豆”,一家送他一匹“馬”,他的“馬”幾乎沒法安頓了。所以無論在“送灶”或是“接灶”的時候,都用紅紙折一匹馬,并且備有“紅豆”和剪成一寸長的“稻草”,敬過灶神以后,便把紙馬焚化,把“紅豆”和“稻草”放在灶洞里,或是拋到屋上去,那是給馬吃的。可是近年來交通工具改良,騎馬還是最舊的方法,似乎應當備辦“汽車”或是“飛機”了!
◎愛民者民亦愛之清朝康熙年間,有一位寶應縣知縣,他姓孫,名蕙,山東淄川人,順治十八年進士。他沒有到寶應的時候,那寶應的知縣相繼貪污殘忍,雜派的錢比正供的錢要多幾倍,有錢的人都變窮了。那時淮黃都已決口,河水洶涌,寶應的田產盡沒,民窮財盡,已達極點。孫蕙到任以后,首除雜派,并革除馬戶官農糧單等色目,每年省卻的經費以巨萬計。自從淮水不出清口,黃水灌淤漕渠,每年征夫七千二百名,開浚四十天,漕渠才可以通達,蕙不忍勞民征夫,便不應允。那開浚的時候少不如法,便要劾治,當時有河道都御史叫做羅多,他發怒要劾治蕙,這時人民不服,有幾萬人到都御史署前號泣,羅多限他們六天工竣,否則仍要劾蕙。士民感憤,不喚而到者萬余人,大家爭背著畚鍤去筑堤堰,三晝夜便成功了。羅多驚喜,蕙的聲譽也因此更加著名了。士民繪圖紀,其事,刻石以志紀念。孫蕙在寶應任內,做了不少興利除弊的事,他愛人民,人民也愛戴他。現時蘇北收復伊始,縣長是親民之官,希望有孫蕙這樣的好官,處處以民行疾苦為念,那蘇北便可以漸漸的恢復元氣了!
◎亦人子也在戰爭的時期,后方設了不少的兒童保育院,或是叫做育幼院,收集無父母的兒童,有辦得很好的,有辦得很壞的。前天有人談到公育的問題,照中國社會經濟這樣艱窘的情形,實在有提倡公育的必要。可是“公育”始終不如“私育”,這就是辦事人的心理謬誤,不知道什幺叫做“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緣故。早年揚州育嬰堂分代乳與自乳兩種,自乳的死亡率少而代乳的死亡率多,這就是一個例證。還有在后方某類似公育機關,有人來參觀,便把兒童的飲食特別做好,于是一般兒童今天看見有人來參觀,便大叫道:“好了!好了!今天中午有肉吃了!”這樣給兒童不良的印象,又怎樣使人談到公育問題不寒心呢?我記得早年盧紹劉先生替鎮江苦兒院題了一塊匾額,叫做“亦人子也”,那匾額的意義深刻極了。現時一般的兒童保育院、育幼院、慈幼院、托兒所、育嬰堂等,如都能做到“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將人家的子弟看同自己的子弟一樣,那便可以談公育了。
◎測字擺測字攤子的人,常常喜歡說測字的故事,藉此引起觀眾對測字的興趣。某天聽到一個故事,就是說在明朝末年的時候,某一個王公報了一個字,是朋友的”友”字,問道:“大明的江山怎樣?”那測字的人答道:“不好,反叛現在已出頭了。”那王公隨時便說:“不是朋友的友字,是酉時的酉字。”那測字的便答道:“九五之尊已不成形了!”那王公又說道:“也不是酉時的酉字,是有無的有字。”那測字的人又答道:“大明的天下已剩下一半了!”這段故事當然是后來人捏造的,可是捏造的這個人,倒相當的聰敏哩。
◎王少堂的《水滸》說書的人也要有幾分天才,才可以說得有聲有色,使全場的人注意,實際上說書也是一種藝術,不可以勉強得來的。學說書的人,要跟著他的師傅學習三年才可滿師,滿師以后便可以獨樹一幟了。揚州教場中說書,有說《水滸》的,有說《三國》的,也有說其他花色的。說書最著名的,莫過于王少堂說《水滸》了。他一到揚州,便有若干書迷每天非聽不可,幾間矮小的茶館擁擠得水泄不通,學校里的學生,甚至于連課都不上,偷偷的跑到書場上來了。尤其是說到“劫法場”的一幕,描述梁山好漢裝演三百六十行混入城內,非半個月不了。揚州社會最能吸引民眾的,莫過于王少堂說《水滸》了。
◎巴渝十二景重慶和巴縣共有十二種景致,一般文人雅士都稱做“巴渝十二景”,可是現在已變更不少了。現在把這十二種名稱寫在下面:一、金碧流香,就是舊府署的左巖上有金碧臺,明朝的知府張希召曾經在土臺上建了一座金碧山堂,可以俯瞰江城,飲紅覽翠。那地方既無花木,所謂流香久已沒有了。二、洪崖滴翠,就是洪崖廂的洪崖洞,洞可容數百人,上刻有“洪崖洞”三個大篆字。在夏秋的時候,看那水淌下,如瀑布一般。三、龍門浩月,浩就是港,兩塊大石頭上面刻有“龍門”兩字,說是宋紹興年間的古跡。那水脈橫涌江心,回形旋轉,那形狀如月亮一般。四、橘井峽猿,橘井雖仍然存在,猿猴早已烏有了。五、字水宵燈,就是形容重慶晚上的燈景。字水就是附城的江流曲折,有如“巴”字的一般。六、黃葛晚渡,這是形容珊瑚壩一帶的景致。七、海棠煙雨,就是形容海棠溪在細雨如絲、溪流映帶的時候好像是一幅美麗的畫片。八、縉嶺云霞,這是說縉云山的景致。九、云篆風清,這是說云篆山,人在山脊上行路,好似在云上的一般。十、華瑩雪霽,這是形容華瑩山的雪景。十一、佛圖夜雨,就是浮圖關,現在叫做復興關。關內有夜雨寺,從前那壁間有青石,每天的早晨都很濕潤,好像夜來下雨的一樣。十二、歌樂靈音,俗傳李二郎佐他的父親李冰導水,曾經駐在那山上,樂作如聞鈞天之音。這許多的景致,只有縉云山和北溫泉是風景區域,其余空有一個名稱罷了。
◎賣菜人的隱語重慶賣菜的人和賣菜的人講話,另外有一種隱語。那隱語就是數目字的,例如一叫做田,二叫做衣,三叫做寸,四叫做水,五叫做丁,六叫做木,七叫做才,八叫做黃,九叫做底,十也叫做田。別的地方是不是這樣,那就不知道了。◎龜友人沈仲圭先生,杭州人,信佛,喜放生。他僑居青木關的時候,嘗買龜放生。龜是古代最貴重的東西,因為卜筮非龜不可,所以有“龜從筮逆”、“筮短龜長”的話。《易經》說道:“舍爾靈龜。”《爾雅》“靈龜”注:“涪陵郡出大龜,甲可以卜。”《史記·龜策傳》:“龜千歲乃游蓮葉之上。”褚先生說:“神龜常巢于芳蓮之上。”可見古人之重視龜了。顧亭林說:“自漢以下,文帝代來,猶有大橫之兆。《藝文志》有《龜書》五十二卷,《夏龜》二十六卷,《南龜書》二十八卷,《巨龜》三十六卷,《雜龜》十六卷,而后則無聞。唐之李華,遂有廢龜之論矣。”可見龜到唐代以后,才不重視的。距離青木關約一里路,有一地方叫做“烏龜石”,那里有一座大石橋,旁邊有一株大樹,風景很好。我在星期日常和沈先生到那里茶敘,沈先生便常常在那里放龜,這也是一樁趣事。
◎春柳劇場在民國初年的時候,上海仁記路有春柳劇場,專演話劇。那劇場并不過大,布景也不甚精致,可是那所演的戲劇,都是以表情見勝,并且所演的戲劇都含有革命性。當時所演戲劇如《猛回頭》、《鐵金剛》、《胭脂井》、《不如歸》等,確有高尚藝術的價值。當時角色如陸露沙、歐陽予倩、吳我尊、管小髭等人,所演的戲非常沉靜,一毫的火氣都沒有,就是丑角幾句笑話也俗不傷雅。據說他們在預演的時候腳本是絲毫不能更改的。可是社會俗人太多,欣賞高尚藝術竟不多見。到那劇場觀劇的人,大半是知識分子,除聽得鋼琴的聲音以外,在未開幕的時候沒有半點的聲音。一個偌大狹而長的劇場,半數人都沒有,不免有“曲高和寡”之嘆。當時有民鳴劇社專演西太后,汪優游、顧無為等,博得人捧場不少,每天都是滿座。可見藝術是一回事,戲劇又是一回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