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
心意品的大意是講:人的意識精神雖然空洞而無可感的形相,但其創造力是用之不盡,取之不竭。
意識的流變瞬息萬狀,難以護守難以禁持:只有智慧端正其根其本,(如是)意識的本初光輝便可大放光明。(一)
輕窕浮躁難以持戒,就會隨順欲望的驅使、操縱;制伏自己的(流動)意識便是善,自我調節心意則可以安寧。㈡
意識微妙難以窺見,它常追隨欲望行動:智慧之人常常可以自護其心,能夠堅守戒律即是安樂。 (三)
(思識這種東西)獨自行走遠方,躲藏起來無影無蹤;減少意識(干擾)便可接近大道,魔力的繩縛便可解脫。(四)
心(意)從無停息之時,也不知道佛法(的精義):沈迷於世俗的事務之中,將會缺少智慧。(五)
(心)念從無停留處所,連綿不斷無邊無際;福氣可以遏止惡(念),明白此理之人便可成為賢人。 (六)
佛認為心這一東西,即使微妙難測但不是「真實相」:應當時時警覺放逸之意,切莫隨順放(蕩)的心(靈)。(七)
(能夠)看到佛法(精義)最為平安,其所想要的終會有成;智慧可以守護微妙難測之意識,斬斷塵世之苦的各種因緣。(八)
現世存有之身皆難永久,都會相繼命歸黃泉:形體壞死神識遠離,暫時寄住(之生命)何值貪戀?(九)
心(念)預設創造的各種虛相,來來往往渾無端涯:(意)念太多又且邪惡偏僻,(必將)自我招來禍患。(十)
這種意念(是)自我創造(的),絕非父母所生:蕓蕓眾生自可努力朝向正途,修煉福(份)絕不回頭。(十一)
深藏六根猶如靈龜縮頭,謹防(無端)意識猶如固守城(門)。智慧與魔力交戰,(若能)戰勝(魔力)則人生沒有禍患。(十二)
原典
心意品第十一十有二章
心意品者,說意精神,雖空無形,造作無竭。
意使作猗(1),難護難禁。慧正其本,其明乃大。㈠
輕躁難持,唯欲是從。制意為善,自調則寧。(二)
意微難見,隨欲而行。慧常自護,能守即安。 (三)
獨行遠逝,寢藏無形。損意近道,魔系(2)乃解。 (四)
心無住息(3),亦不知法;迷於世事,無有正智。 (五)
念無適止,不絕無邊。福能遏(4)惡,觀者(5)為賢。 (六)
佛說心法,雖微非真。當覺逸意,莫隨放心(6)。(七)
見法最安,所愿得成。慧護微意,斷苦因緣(7)。(八)
有身不久,皆當歸土。形壞神去,寄住(8)何貪?(九)
心豫(9)造處,往來無端,念多邪僻,自為招患。(十)
是意自造,非父母為;可勉(10)向正,為福勿回。(十一)
藏六如龜(11),防意如城,慧與魔戰,勝則無患。(十二)
注釋
(1)猗:通狗,變化無常之意。
(2)魔系:魔力猶如繩索,牽引人的意志,故曰魔系。
(3)住息:停止。
(4)遏:止、阻止。
(5)觀者:看清福能止惡之人,承上文。
(6)放心:放逸之心、失去規約之心。
(7)因緣:事物或事件產生的原因和條件。因,原因;緣,緣起。
(8)寄住:佛教把現世看作是無常界,只有彼岸永恒,故人生在世便被佛教看作是「寄住」。
(9)豫:通預,事先設想。
(10)勉: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