霢 華智冰 ? 19小時前 ? 漢語字典 ? 閱讀 12 部首 雨部 總筆畫 18畫 部外筆畫 10畫 結構 上下結構 拼音 mai 聲調 mài 五筆 FERE 倉頡 MBBHV 鄭碼 FVPR 四角 10232 統一碼 9722 筆畫 [145244443511333534] 橫、點、橫撇/橫鉤、豎、點、點、點、點、撇、橫折鉤、橫、橫、撇、撇、撇、豎提、撇、捺 異體字 ? 霡 霢字拼音是mài 部首是雨, 總筆畫是18畫, 霢字是上下結構。 霢字概述 〔霢〕字拼音是mài 部首是雨, 總筆畫是18畫。 〔霢〕字是上下結構 〔霢〕字倉頡碼是MBBHV 五筆是FERE 四角號碼是10232 鄭碼是FVPR 〔霢〕字的UNICODE是9722。 十進制為38690,UTF-32:00009722,UTF-8:E9 9C A2。 〔霢〕字的異體字是 ? 霡 霢的筆順 霢的意思 霢 màiㄇㄞˋ基本解釋 ◎〔~霂( mù )〕①小雨,如“益之以~~,既優既渥。”②形容汗流如雨的樣子,如“流汗~~而中逵泥濘。” 詳細解釋 名詞 ◎毛毛雨,蒙蒙細雨 drizzle 雨雪雰雰,益之以霢霂。——《詩·小雅·信南山》 【漢典】。 霢 mòㄇㄛˋ詳細解釋 ◎參見“霡霡”、“霡霂”等條。 霢 mòㄇㄛˋ詳細解釋 ◎參見【霡霂】。 霢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別 :正文?戌集中 部首:雨部 武英殿刻本: 第3293頁,第12字 同文書局本: 第1377頁,第9字 標點整理本: 第1366頁,第39字 音《說文》霡本字。霢霂,小雨也。從雨、脈聲。《集韻》或作?。 音又,《集韻》:莫狄切,音覓──義同。 注解 〔霢〕字收錄于《康熙字典》正文?戌集中,康熙部首是雨部。 〔霢〕字拼音是mài,上下結構,可拆字為?、脈。 〔霢〕字的漢語字典解釋:㈠ [mài] ⑴ 〔~霂( mù )〕①小雨,如“益之以~~,既優既渥。”②形容汗流如雨的樣子,如“流汗~~而中逵泥濘。” 霢的康熙字典解釋由天天國學網整理。霢的解釋內容參考開放康熙字典。 霢的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大徐本) 徐鉉 (宋)卷別卷十一下反切莫獲切頁碼第384頁,第24字續丁孫 霢 異體霡 霢霂,小雨也。從雨脈聲。 《說文解字系傳》(小徐本) 徐鍇 (南唐)卷別卷二十二反切莫獲反頁碼第933頁,第2行,第2字述 霢霂,小雨也。從雨脈聲。 鍇注臣鍇曰:「《詩》曰:『潤之以霢霂。』臣以爲:霢若人之血脈流徧,又如沐之霑濡也。」 《說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卷別卷十一下反切莫獲切古音第十六部頁碼第2289頁,第1字許惟賢第996頁,第2字 霢霂。 段注句。 小雨也。 段注《信南山》曰:益之以霢霂。《釋天》、《毛傳》皆曰:霢霂,小雨也。《釋名》曰:言裁霢歷霑漬。如人沐頭,惟及其上枝而根不濡也。按霢霂者,溟濛之轉語。《水部》溟下曰:小雨溟溟也。濛下曰:濛濛,溦雨也。 從雨。脈聲。 段注莫獲切。十六部。 霢字的相關索引 # 書籍 索引 1 汲古閣本 第759頁,第12字 2 陳昌治本 第969頁,第4字 3 黃侃手批 第730頁 4 說文校箋 第503頁,第6字 5 說文考正 第456頁,第4字 6 說文今釋 第1675頁,第1字 7 說文約注 第2832頁,第2字 8 說文探原 第5671頁,第1字 9 說文集注 第2440頁,第4字 10 說文標整 第301頁,第27字 11 標注說文 第484頁,第1字 12 說文注箋 第4035頁,第2字 13 說文詁林 第11350頁【補遺】第17727頁 14 通訓定聲 第2119頁,第5字 15 說文義證 第1003頁【崇文】第4009頁 16 說文句讀 第1641頁 17 章授筆記 第473頁,第6字 18 古字詁林 第九冊,第347頁,第1字 19 古字釋要 第1065頁,第3字 霢字的翻譯 英語 dust 法語 bruineux, doucher avec grace, bruineux 霢的字源字形 宋 印刷字體 廣韻 宋 印刷字體 增韻 明 印刷字體 洪武正韻 清 印刷字體 康熙字典 霢字組詞 霢霂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