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五八 多羅質郡王永瑢等奏請將四庫全書底本匯交翰林院收貯折
乾隆五十一年十月二十六日
臣永瑢等謹奏,為酌定存貯四庫全書底本事。
乾隆四十二年八月十九日欽奉諭旨:前經降旨,各省藏書家所呈書籍,于辦畢后卽行發還。至督撫等自購呈進之本,俱經奏請留供石渠之藏,其在京大臣官員等所進之書,亦俱請備儲中秘。昨歲大學士等議定文淵閣藏書章程云:真按:纂修四庫全書檔案所遺漏的檔案 俟全書告竣后,各藏其副于翰林院署,立架分貯等語。朕命纂輯四庫全書,原以嘉惠天下萬世,公諸同好。今外省藏書家進到之書,既經陸續還給,所有在京大臣等呈進書籍,亦應一體付還本家,俾其世守。若為翰林院藏副計,則各處所進書函長短寬狹不等,分簽插架,不能整齊。莫若俟四庫全書抄錄四分完竣,令照式再抄一分,貯之翰苑,既可備躭書之人入署就閱,而傳布詞林亦為玉堂增一佳話。其各督撫購進諸書,將來仍可匯交武英殿,另行陳設收藏。將此諭令四庫館總裁等遵照辦理。欽此。仰見我皇上崇文公好、嘉惠無疆之至意。
伏查各省藏書家送到各書,內奉有御題者,業經臣館隨時錄副,將原本敬謹發還本人,祗領珍藏;其余選入抄錄項下者,俱即將送到之書充作底本,次第發寫。其中有列入《薈要》者,已經繕校各九次,卽專入全書者,亦已繕校各七次,磨擦污損之處,勢所難免,似未便再行給還。現在館事將竣,若須另立副本,再抄一分,或雇覓書手,則多糜帑項,或招募謄錄,則又滋僥幸。且傳寫易訛,雖篇幅可得整齊,而點畫未免淆混,亦不如存貯原本,足資檢勘。查各書首冊俱載有原**姓名,若以私家所有得為秘府之儲,在伊等尤屬非常榮幸。況現奉恩旨續繕全書三分,于江浙兩省分貯,嘉惠藝林,則讀書好古之士皆得同資抄錄,共樂編摩,似亦無須發還原本始能傳播。
臣等再四酌度,應請俟續辦江浙三分書全竣之后,卽將發寫底本收拾整齊,匯交翰林院造冊存貯,作為副本。其各督撫購進諸書,謹遵旨令翰林院查點,交與武英殿另行藏貯。真按:清皇室的藏書
理合奏明,為此謹奏,請旨。
乾隆五十一年十月二十六日
皇六子多羅質郡王臣永瑢
皇八子多羅儀郡王臣永璇
大學士 公臣阿桂
大學士臣嵇璜
大學士臣和珅
大學士臣梁國治
尚書臣曹文埴
尚書臣彭元瑞
尚書臣金簡
侍郎臣董誥
乾隆五十一年十月二十六日奉旨:依議。欽此。(軍機處錄副奏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