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五 兩廣總督李侍堯等奏查出屈稔湞等存留屈大均書籍及審擬情形折(附供單一)
乾隆三十九年十月初四日
兩廣總督臣李侍堯、廣東巡撫臣德保跪奏,為查出存留逆書,審擬具奏事。
竊臣等欽奉諭旨,查繳不應存留書籍,遵經派委妥員前往各屬曉諭查辦,另折奏陳圣鑒。乾隆三十九年九月二十日據南海縣知縣常德、番禺縣知縣張天植稟稱:卑職等奉諭查繳遺書,留心體察,于書肆中覓有屈大均所著《廣東新語》一部。檢閱雖無忌諱,但查屈大均前因妄撰詩文,語句悖逆,雍正年間審辦有案。今《新語》一種,坊間尚有售賣,恐別項書籍銷毀亦有未盡,密令禮房書辦簡上就屈姓之人體訪。旋據稟稱,伊有幼甥林亞璧,現在屈稔湞蒙館讀書。稔湞系屈大均同族,因往探問,告以現奉本官查取屈大均文籍。據云家有《文外》三本,向伊取出呈繳,索價花邊銀錢三圓。卑職等當卽給銀買回。檢查篇頁殘缺不全,恐其有心撕滅,立提屈稔湞究追全部。據供曾見族人屈昭泗亦有是書,當卽差押屈昭泗家取出四本,查系全部。并于該二犯家內嚴密搜查,此外并無別項不法之書,亦無藏板。現將該犯等收禁候示,理合稟報等情。連書七本呈送到臣等。
伏查屈大均妄行撰刻《文外》、《詩外》等書,詞句悖逆,先于雍正八年據伊子屈明洪首繳,經前任撫臣傅泰審擬具題,蒙世宗憲皇帝法外施仁,將犯屬從寬擬遣,各書飭行銷毀。迄今四十余年之久,犯屬尚有存留,顯系查銷不盡。臣等披閱之下,實堪發指。隨親提屈稔湞等,督同署布政使吳九齡、署按察使秦鐄悉心嚴審。雖據屈稔湞供:父遺《文外》三本,伊止于粗知句讀,不識書中文義,若果有心隱藏,何肯賣錢,自取敗露。而屈昭泗亦供:自幼務農,并不識字。書系家中舊有,從前因何未繳,實在不知底里。等語。但屈大均之肆其狂吠,罪惡昭彰,稍有人心,皆知切齒,非尋常字句違礙可比。今屈稔湞等家現有未繳逆書,未便稍為寬縱,應卽按律治罪。查屈稔湞、屈昭泗系屈大均同族,應比依大逆子孫及同居之人皆斬律,擬斬立決。《文外》四本黏簽封固進呈,其余三本系屬殘缺不全,存俟燒毀。
至臣等身任封疆,于久經飭禁逆書,不能早為查察,以致屈稔湞等家尚有存留,撫衷負疚,悚懼難安,仰懇圣恩,將臣等交部嚴加議處。
除供招咨部外,謹將審辦緣由恭折具奏,并繕供單敬呈御覽,伏乞皇上睿鑒訓示。謹奏。
乾隆三十九年十一月初九日奉朱批:已有旨了。欽此。
附 屈稔湞屈昭泗供單
據屈稔湞供:小的是番禺縣人,今年二十八歲。父親屈廷瑞,已死多年了。小的自幼讀過幾年書,后來做小本生意,沒什么錢賺,故此本年在小南門外直街開蒙館。屈大均是族中曾伯祖。雍正八年小的還不曾生,那查繳逆書的事并不知道。這《文外》書本是父親遺下的,不曉得從前為何存留,不曾繳銷。小的不過粗知文義,實不曉書中是何意思。本年九月十六日,有館徒林亞璧的母舅簡上來館里閑坐,對小的說:現奉本縣要尋覓屈大均的書籍,你家里可有嗎?小的說家有《文外》三本,他就要拿去。小的想他是當衙門的人來問,這書必定有用,恐怕他白拿了去,要他花邊銀錢三圓。簡上就去拿了錢來,小的就把《文外》三本交把了他。不想兩縣差人拿小的到案,說這書殘缺,著落小的要送出全本。小的曾到族兄屈昭泗家,看見也有這書,故此供報。當蒙押著小的向屈昭泗取出呈繳。那三本書如何缺少,小的從不曾翻看,實沒有故意撕掉。若小的懂得文理,曉得書中有悖逆的話,不但不肯留到如今,那里還敢告訴外人,把來賣錢,自取敗露呢?
據屈昭泗供:小的是番禺縣人,今年七十歲。住居思賢村,離城五十多里。自幼務農,并不識字。屈大均是族中無服曾叔祖。那四本書是家里舊有的。族弟屈稔湞常到小的家里走動。九月十七日,同了縣差來,說屈大均做的什么《文外》,是犯禁的書,奉縣官著小的繳出,小的把家里的書拿把他看,他就檢出拿去了。從前雍正七、八年間屈大均家里犯事,小的父親還在。這書為何沒有繳出,實不曉得,并不是小的有心藏匿的。
(軍機處錄副奏折)